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蒙冤被杀,刽子手都自杀谢罪

日期:2023-11-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有吏治的黑暗腐败,封建制度的常年熏陶,也不乏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这类人洁身自好,不与腐败之人同流合污,为国家尽心尽力,可大多数人的结局却不怎么好,要么被奸臣陷害,要么君命无常而被杀,能够善终之人是少之又少。在明朝时期有一大名鼎鼎忠臣,他被世人称为明朝第一忠臣,可惜后来被奸臣陷害致死,他就是于谦。历史上忠臣无数,可唯有遇上明君才能真正展现忠臣的魅力,若是遇到昏君奸臣,那留下的故事往往让人感到惋惜。

  于谦的出身还算是比较不错,其曾祖父担任过杭州路大总管,太祖也曾为官。尽管如此,于谦并未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非常刻苦读书,并且志向高远,他非常敬佩和仰慕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文天祥这样的人,报效国家。最终,于谦成功进入仕途,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在古代官场上,畏惧权贵的大有人在,而于谦却是谁都敢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时,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后来朱高煦投降,于谦毫不避讳数落他的罪行,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之下,被骂得抬不起头来,并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自称罪该万死。明宣宗朱瞻基非常高兴,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

  明宣宗时期,每次朱瞻基遇到难题,便让于谦前往处理,对他是非常信任,并且还经常越级提拔,于谦也从未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每次办事都是非常认真。在古代王朝,位高权重者常有贪污之人,而于谦则为官清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期间,对于谦格外重视,可三人去世之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并肆无忌惮招权纳贿。当时进京见王振的官员,必须献纳白银百两,甚至上千两。

  唯独于谦是一个“异类”,他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当时还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为此,于谦甚至还写了一首诗《入京》: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秧。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如此清廉之人,也难免遭人陷害,当时于谦推荐两人入朝为官,通政使李锡得到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没有得到晋升而心生不满,于是擅自推荐人代替自己,昏庸的朝廷竟然真的把于谦关在监狱之中,甚至被判处死刑,后来还是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迫于压力,王振不得不把于谦释放。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每遇到不痛快的事情,他总会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他从来都看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大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于谦的人也有很多。明代宗对于谦是格外的宠爱,可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病重,石亨、曹吉祥等人迎接明英宗复辟,然后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并诬陷于谦制造不轨的言论。明英宗认为于谦还是有功劳的,可徐有贞进言劝阻,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听到这样的话,便同意了斩杀于谦的请求。

  明朝第一忠臣竟然被人陷害致死,于谦蒙冤被判处死刑,也不想再争辩什么,而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不久后,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极为讽刺的是,他竟然死在这座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连刽子手都不忍心行刑,可最终于谦还是被处死。史书记载:天下冤之!

  处死于谦的刽子手在事后寝食难安,受百姓爱戴的于谦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刀下,怎奈君命不可违,此时唯有自尽才可谢罪,不久后,刽子手便自杀谢罪。后来,朝廷派锦衣卫去抄于谦的家,在抄家时,人们发现于谦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的非常严实,打开看后,在场之人无不落泪,原来屋中只有明代宗赐给他的蟒袍、剑器。连抄家的人都看不下去,也无心再抄,忠臣下场如此,国何愁不亡?

  于谦被杀那天,全国百姓都认为他是蒙冤被害,许多人前来祭奠于谦。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为于谦的忠义写下匾额“丹心抗节”,连清朝的皇帝都认为于谦是一个大忠臣,为国为民,可惜蒙冤被杀,一生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