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刘邦“卖女儿”谋生路是怎么回事?刘邦为什么这么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以前随笔文章里曾有提到过汉高祖刘邦征匈奴的事迹,今天就来拉开大幕来谈一谈这位打下了绵延400余年汉朝江山的高祖皇帝刘邦,其征伐匈奴时候发生的故事。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分封了诸多的异姓王,当然,这只是为了安抚部下的权宜之计,当刘邦还没坐稳皇帝的位子就已经很不安了,当年跟项羽打架的时候总是屡战屡败,虽然最后赢了但也是靠着这些异姓王打下来的,所以刘邦有很深的心理阴影,他很忌惮这些手握大军的异姓王,刚开始是因为这皇帝没当稳不敢动他们,后来位子坐稳了,也是时候拿这些异姓王开开刀,也可以顺便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威望。
刘邦有个小弟,叫韩信,受封韩王(不是淮阴侯,且淮阴侯曾被封的是齐王,后面将他称为韩王信,以作区分)镇守边关,抵御匈奴,但这个韩王信军事水平不到位,压根打不过匈奴,反倒是匈奴经常去欺负他。韩王信老打败仗,这就让老刘不爽了,经常斥责他无能。韩王信约摸也能猜到刘邦这是准备拿他开刀了,毕竟跟匈奴打架一直都是打败仗,以前也没见你这么凶,现在来找茬,肯定不安好心,韩王信越想越害怕,一赌气连城带人全投降匈奴去了。这就尴尬了,刘邦心想我这就骂了你两句而已,还没准备去干掉你呢,你倒好马上给我来个大惊喜,这叫我怎么玩?刘邦一怒之下尽起全国兵力凑足3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向边关,美名其曰抵御匈奴实则是去镇压韩王信、敲打其他的异姓王。
当时匈奴的老大是一个叫冒顿的单于,这个人很厉害,心狠手辣的紧,他曾经以“鸣镝”为号,设计杀掉自己父亲当上了部落的首领,而当年冒顿还只能蜷缩于东胡人之下的时候,东胡人派人向冒顿索要牲畜,冒顿毫不犹豫地给了;后来东胡人又向他要他的女人,冒顿也给了;第三次东湖人又向他要他部落的土地,冒顿直接炸毛,领着靠麻痹东胡人发展起来的匈奴部落大军,直接一举灭了东胡,打下了比汉朝疆域还要广阔的庞大帝国。冒顿这么一位连父亲、老婆都不在乎的枭雄,既然接受了韩王信的投诚,也从韩王信那里知道了大汉军队的内部秘辛,肯定会借此机会打击一下汉朝,最好能够把汉朝灭掉,反正匈奴大多是骑兵就算打不过转身就跑,汉军也不可能追得上,这种心态就导致了冒顿权衡一番后决定要与刘邦的汉军打过一场。
冒顿的这种想法对于刘邦来说是很危险的,刘邦本身军事能力不强,若他领导大军的话,加上以韩王信对刘邦的了解,冒顿率领的匈奴大军很容易找到汉军的弱点,并且可以做出针对刘邦的策略。果不其然,冒顿首先示敌以弱,大军沿路溃败,给刘邦造成一种匈奴军很垃圾假象,刘邦脑子一热完全不听精锐斥候刘敬的劝告,执意领着先锋军追击匈奴,这一追就出事了,在匈奴大军超高机动性的情况下,刘邦的先锋军因执意追击导致与汉朝大军愈拉愈远,等刘邦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匈奴大军在平城附近反包围,并截断了后路的援军。
完蛋,被包饺子了!突围?很冒险,匈奴的包围圈已经完成了,并且肯定也对汉军突围做了准备,万一没突围出去,一旦陷入苦战汉军被包围,绞杀干净是迟早的事,况且汉朝老大刘高祖还在战阵中间呢,万万不能冒险,没法,大军只能选择退守白登山(当时平城就在附近,不知为何汉军没有退守平城,原因大概是平城或许并非易守难攻的高城厚墙,又或许是平城内有匈奴奸细,容易被里应外合一锅端掉)。
这一退,就引出了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浓黑在一笔!
《史记》记载,匈奴军皆为骑兵不善仰攻,刘邦大军被围在白登山长达7日,后因丞相陈平献计:‘拿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于是冒顿单于被枕边风一吹,就解了包围圈,双方握手言和各自退兵,史称“白登山之围”……
是不是看着一脸懵?生死存亡、军国大事怎么感觉像儿戏一样?财当真能通神么,冒顿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耳边风吹的动摇心智呢,所以这一切应当都是一个被美化的故事,而并非历史正史。这可能就是史学家所谓的“春秋笔法”,因为皇帝在这一场失败的战争中充当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记载历史的官员一边谨守着与尊者讳,一边想努力地记载这段历史,故只能美化修饰、避重就轻的写下将其精简带过,其流传于世,这也反映了封建王朝历史记载的局限性。白登山之围事实上是怎样的呢?具体的过程难以揣测且不知真假,但是能从当时的大时代与战争背景来推测,还是能还原出一些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