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唐朝中期的叛乱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唐德宗继位后,心中踌躇满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让唐朝重现昔日的辉煌,而当务之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铲除那些不受控制的藩镇,恢复中央集权统治。于是他在登基后的第二年发动了削藩战争。
唐德宗开启的削藩战争在初期进行的比较顺利,几个对抗朝廷的藩镇节节败退,削藩的第一步眼看就要成功。然而唐德宗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本来削藩这种事情要“温水煮青蛙”慢慢达成目标,他却打算一步到位。结果原先帮助朝廷平叛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眼见形势不对,也加入到了叛军阵营之中,削藩形势瞬间恶化。
公元783年年中,受朝廷调派至前线的泾原军在途径长安的时候发动兵变,原本就很恶劣的形势又变得更加糟糕。唐德宗与他的朝臣们无法守住长安,只好仓皇逃往西北小城奉天(今陕西乾县)。不久,指挥唐朝河中军队的唐将李怀光也发动了兵变,唐王朝真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当年“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叛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还奉唐朝为正朔。可到了唐德宗时期,各地节度使们拥兵自重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唐朝皇帝已再也没有从前的那种掌控力了,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严峻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就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却完成了力挽狂澜的使命,此人名叫陆贽。当时陪同唐德宗出逃的朝廷官员并不多,陆贽就是其中之一。他劝告唐德宗放弃控制全帝国的努力,并宣布大赦发动叛乱的诸节度使。唐德宗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发布了一篇由陆贽起草的罪己诏:《奉天改元大赦制》。诏书中唐德宗坦言自己“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罪实在予,永言愧悼”,并宣布赦免参与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魏博节度使田悦、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平卢节度使李纳、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一切罪名,“各复爵位,待之如初”。
唐德宗的罪己诏立即得到了多位节度使的积极响应,原本铁板一块的叛军阵营很快就出现了分化。朝廷军队趁势展开反攻,将那些决意与朝廷顽抗到底的叛军一一击溃,终于从生死边缘被重新拉了回来。
“奉天之难”的结局虽然是叛军被成功平定,但朝廷也没有赢得战争。唐王朝积累了二十年的元气一下子被消耗殆尽,朝廷被迫以比较屈辱的方式与叛军取得妥协。唐德宗一心希望能重现大唐盛世,结果却让唐朝进一步迈向了深渊。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