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刘邦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先说说这个故事,其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季布传》。话说彭城之战,刘邦联合众诸侯,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以逸待劳,对战从山东齐国长途奔袭而回的项羽,和他的三万轻骑。结果没有韩信的刘邦打仗果然不是项羽的对手,五十六万大军居然被项羽三万人给击溃,死伤无数。当时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一杀就是十余万,估计项军手中的刀剑都给砍钝了吧。而刘邦最终丢下老婆孩子,只余数十骑遁去。而这时候,丁公就出场了,他本是项羽麾下将领,奉命率军追击刘邦。而且半路上还将给追上了。
按理说,这时候丁公只需要一声令下,便可擒下刘邦,楚汉之争也就算完了。但是,刘邦这人打仗不咋样,嘴遁功夫可是绝对的一流啊!
他情急之下对丁公说道:你与我都是好汉,何必互相为难呢?你放我一马,他日必有重谢。这丁公傻乎乎的,居然还真就把刘邦给放了,这才有了一统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啊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
所以说,丁公绝对算得上是刘邦的大恩人。
然而刘邦平定天下后,丁公找上门儿来了,心想着好歹咱当年也救过你一命,这下你刘邦发达了,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吧?
刘邦确实表示了,他直接就把丁公拉到军营中,到这所有人的面把丁公给杀了。理由是丁公不忠,身为项羽麾下,却来想自己讨要好处。正是因为有丁公这样的人,他项羽才失去了天下。
“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
这个逻辑我是真的服,按刘邦这么讲,项伯是不是应该被大卸八块啊?很显然,这与恩怨本身无关,刘邦之所以这么做,乃是为了作秀。
同样是司马光的文章里,还举了一个反例。那就是季布与刘邦的恩怨。话说这季布乃是丁公的外甥,其也是在项羽手下为将。当初楚汉之争的时候,季布曾多次令刘邦陷入困境,而且还出言羞辱刘邦。后来项羽败亡,刘邦开始找他算账,为了捉拿季布,刘邦下令悬赏千金,而如有窝藏者,夷灭三族。由此可见刘邦是有多痛恨季布。
当时季布走投无路,不得不隐姓埋名,自降身份,跑到鲁地做了别人家的奴隶。但是他主人朱家将他给认出来了,此人也是一侠义之士,对于季布也是颇为敬重。
要知道季布当初在楚地可是有名的重情重义,号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朱家不忍就此将季布供出去。但是如果不把他交出去,自己危险又很大。
于是朱家想了一个办法,他跑到长安,找上了当时的滕公夏侯婴。这个夏侯婴就是后来曹操本家夏侯家的老祖宗,即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先祖,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颇受刘邦信任。
朱家对夏侯婴讲,刘邦这时候通缉已经是丧家犬的季布,有些过分了,不仅在天下人看来,刘邦非常小气,睚眦必报。而且还可能会将季布这样一个人才推向敌人,比如什么匈奴之类的。
夏侯婴将此话转告给了刘邦,刘邦心想也对,我跟他置什么气啊,于是下令赦免了季布,还重新启用他为郎中。由此刘邦胸怀大度,爱才惜才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这两件事儿,司马光放在了一起来写,显然是有深意的。他通过这样一个对比,来告诉世人,刘邦所作的一切都是以大局为重,至于个人情感,什么荣辱恩怨,他是放在一边的。
赦免季布,他博得了一个大度的好名声,杀掉丁公,他又拿下了一个喜忠的高大形象。
特别是杀丁公,明明是有着恩将仇报这样坏名声的危险,他居然还这样做。显然其有着更多的考虑。当时的刘邦天下初定,他需要什么?忠臣!只有忠心,才能保证其政权稳固。
所以,他刘邦是杀给底下群臣看的,他在告诉这些人,为臣者不忠就会是这样的下场。其实丁公来得不是时候,如果再往前几年,刘邦肯定会把丁公当恩人一样供着,高官厚禄奉上。
这个看雍齿就知道了,这哥们儿乃是刘邦同乡,但他却看不起刘邦,不止一次背叛刘邦,陷刘邦于困境,刘邦恨他绝对比季布要厉害。可是刘邦没有因为个人喜恶去对付雍齿。每次雍齿来投,他都是好生接待,后来甚至还封其为侯,让其光宗耀祖,得以善终。
很显然,你说刘邦不想杀雍齿,那肯定是假的。但他却以德报怨,无非也是为了作秀。因为那个时候,他需要人才,他如果报复雍齿,估计会吓走更多来投奔他的人。后来得到了天下,雍齿好歹也算是跟他一起打天下的。
如果秋后算账,世人又会说他,再加入雍齿和韩信、英布这些人不一样。他是个庸人,对刘邦没有什么威胁,于是刘邦也就一直没对付他。
总而言之,刘邦上述的一切作为,都是在演戏,在作秀。
司马光站在一个历史评判得角度,对此自然是评价颇高,典型的帝王权御之术教科书嘛,你不得不承认,刘邦可能德行不咋样,但情商是真的高。这些事儿,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且不说对于丁公忘恩负义,对于季布和雍齿的恩怨,他居然说放下就放下了,简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