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没有人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道理很简单

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唐朝割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唐朝时期也有藩镇割据的,大家也知道藩镇割据带来的印象就是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会出现曹操这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最后就是汉朝灭亡,三国鼎立,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那么既然这个割据这么的复杂,其实唐朝也有点这样的意思,但是唐朝却没有出现藩镇割据,唐朝为什么没有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唐朝藩镇割据的时间很长,从安史之乱之后,横跨一百多年,其中以河北三镇为首,始终割据为独立王国,不听中央号令。

  但是!

  但是,藩镇割据虽然是中晚唐的常态,但天下大乱不是。唐朝的局势全面崩溃,也就是在黄巢起义之后的二十多年而已。在黄巢起义之间,藩镇别说挟持天子,连自保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所谓强汉巨唐,唐朝之强大,虽然经过了一场空前的安史之乱,但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安史之乱后又生生的续了一百多年。这与唐朝的军事政治形势是分不开的。

  虽然提起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藩镇割据”,“宦官跋扈”,“朋党交攻”。其实中晚唐的形式还没有那么糟糕。对于唐朝朝廷来说,这三件事的威胁排行大概是:宦官乱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之所以藩镇割据只能排第二,因为唐朝的藩镇也没有那么厉害。

  黄巢起义以前,常年割据的藩镇只有魏博、范阳、成德三镇,三镇处于河北山东一带,离长安是相当的远。而且为了对付这三个藩镇,朝廷还“贴心”的围绕这三个刺头搞了一个藩镇包围圈,三镇的旁边全是朝廷设立的藩镇,专职负责防御他们。整个唐朝,朝廷收回河北藩镇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唐德宗曾经组织过一场规模不下于安史之乱的平藩战争,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唐宪宗和唐武宗更是一度收回过割据藩镇的控制权。

  这几家割据的藩镇,平时秘密联络,注重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朝廷),一旦朝廷发动征讨就联合对抗,他们通过抱团取暖来争取自己的割据地位,但名义上他们依然是大唐的臣子,在朝廷强势的时候甚至还要交出权力入京朝见。至于让他们干翻周边监视他们的藩镇一路杀到长安劫持天子,那大概是个梦想。

  而晚唐的形势,又是另一种面貌。

  唐朝中央的权威之所以能维持,在于唐朝朝廷始终保持着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部队——神策军。虽然这只部队归太监管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太监和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而皇帝和朝廷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神策军是朝廷最大的依靠。换句话说,由于唐朝朝廷是天下最强的藩镇,所以所有的藩镇都怕他。

  但黄巢起义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黄巢的部队对江南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他隔断了朝廷和江南主要财税来源地的联系。而神策军在黄巢起义中损失极为惨重,所以黄巢之后,唐朝朝廷的威信由于实力下降而顿挫,而地方藩镇由于趁乱捞了不少好处,反倒个个作威作福,开始不听号令。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地方节度使干预朝廷政令的情况。但依然没有劫持皇帝的事情发生,因为神策军仍在。事实上,直到唐朝事实上最后一个皇帝唐昭宗统治的前半期,神策军依然有十万之众,唐昭宗甚至想用他们来灭掉李克用,可惜被李克用打的全军覆没。从那以后,唐朝皇帝才彻底沦为藩镇的掌上玩偶。不过这个时候“挟天子”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唐朝的号召力几乎为零,所以朱温很快就称帝了。

  而东汉则处于一个奇妙的境地:董卓之乱之前,朝廷自己的力量已经在内斗中被消耗光。董卓之乱之后,朝廷的实力和威信荡然无存,成了流亡政府,到处讨饭吃。

  但奇妙之处就在于这,由于汉朝的倒台是突然性的,所以汉朝皇帝虽然没威信,却有号召力,尤其对知识分子来说,曹操可以利用汉献帝竖起一张朝廷的大旗,这对他笼络士族意义众大。等到汉朝这块牌子过了几十年已经彻底没什么吸引力的时候,自然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