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八皇子胤禩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的子嗣个个皆是文韬武略,十分优秀,而对于储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
八皇子胤禩贤名在外,他是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并且,民众大臣们都对胤禩赞誉有加。可以说,在史学爱好者眼中,这个最有希望继承帝位的八皇子却始终没有受到康熙的喜爱,甚至于,不时的被康熙打压。
那么,这其中的缘由就耐人寻味了。
康熙此人对于皇子的出身十分在意,像胤禩、胤禛这样出身不好的皇子,从最开始就被康熙所不喜。但是,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其未来,同样出身不好的胤禛最终继承了大统,那么,比胤禛优秀的胤禩为何在争储路上失败了?
胤禩自幼就聪明懂事,勤奋好学,与康熙当时最为看重的胤礽相比,依然是不分上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胤禩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康熙的重视。胤禩七岁时,就表现出比同龄皇子的稳重和懂事,这让康熙当时对胤禩很是欣赏。
于是,在康熙出行期间,胤禩有幸随驾出巡,走出皇宫的胤禩自幼便接触到外界的风土人情,对于广袤的中原大地有了初步的了解。
康熙对胤禩随行的表现十分满意,回宫后对胤禩的成长更加关注。
在胤禩十七岁时,文采骑射颇为出众的胤禩被康熙授予爵位,胤禩也成为了皇子中最年轻的爵位拥有者。拥有了贝勒身份的胤禩就需要为父皇分忧,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禩与其三哥胤祉一起共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胤禩处理政事很有一套,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甚至,有很多不好处理的事情经胤禩手中都变的简单明了。并且,能力出众的胤禩并没有居功自傲,他为人谦逊,朝中大臣们对其赞誉有加。对于皇兄皇弟们,胤禩也是乐于相助,从来没有和其他皇子发生过冲突。而且,在与其他皇子发生利益冲突时,胤禩更是让则让。
可以说,胤禩这种为人谦和,不与人争的性格让他在诸皇子最受欢迎,诸皇子对胤禩大都没有迫害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对于皇位继承看不到希望,在一次偷听康熙议事时被早有防备的康熙发现,于是,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太子的废黜让那些曾经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们开始了对储位的争夺。
之后,军功在身的胤褆向康熙提出继承帝位的请求,但是,康熙认为胤褆为人愚钝、急功近利不是可造之材从而回绝了胤褆的请求。愚钝的胤褆见到父皇对自己并无期望,就自以为是的向康熙推荐当时在众皇子中口碑极佳的胤禩作为太子,并表示愿意帮胤禩对付胤礽。
但是,此时康熙对于胤褆的提议大为恼火,甚至,对胤褆为了储位不顾亲情的举动十分不满,当即对胤褆进行了严厉的责罚,并且,还认为这一切都是胤褆与胤禩串通好的。
并且,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是,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原也没什么,但是,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太子位置空缺致使皇子们相互残害,康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让这场储位引起的闹剧早日平息,康熙就思量着再立太子之位。胤礽自幼便得到了康熙的悉心栽培,再加上康熙对其母亲晓庄文皇后的怀念,就导致了康熙想再立胤礽为太子。
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压,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与大臣交谈中,康熙透露了想再立太子一事。康熙本以为大臣们会明白自己的心意,再次举荐胤礽为太子。然而,结果却十分意外,朝中大臣竟然一致拥护胤禩为储君人选。
康熙不喜,便以胤禩年少无知,最近又生出事端,其母亲出身贫贱等为由拒绝了满朝文武的请求,康熙帝手书谕旨,予以驳斥。
其实,胤禩并不像康熙嘴上说的那样不堪,大臣们的评价和百姓的言论康熙皆有耳闻。但是,为何康熙就是不愿将储位传给胤禩呢,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满清建国后,曾经强制汉人“剃发易服”,而这项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却充满了血腥,无数汉人在反抗中遭到毒手,满汉的仇恨也就此越来越深。
康熙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朝中几乎没有汉人为官。并且,汉人中有骨气的读书人,对满清更是十分仇恨,在如此的背景下,胤禩得到了以他老师何焯为首的汉族文人们的支持。虽然,胤禩在汉人中口碑极佳,但是,康熙认为一旦胤禩继承大统,满清打下的江山可能会在胤禩的统治下被汉人同化。
大清的根基可能因为汉人对政权的参与不再牢固,所以,对于胤禩继承帝位,康熙一直都持拒绝态度。如此看来,胤禩不论多么优秀,也不会是储位的继承者,他在汉人中良好的口碑在康熙眼中就是继承皇位最大的阻碍。
参考资料:
『《九龙夺嫡——胤禩》、《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