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贤妇到毒妇!吕雉的残忍到底是怎么来的

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雉是怎么变恶毒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到吕雉,我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残忍手段。

  这是吕雉人生中永远无法洗白的污点。

  我想,不管一个人经历过何种苦难,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她伤害他人的依据。尽管我承认这种论调颇有一种高唱道德赞歌的嫌疑,就连泰戈尔在《飞鸟集》中也如是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我对吕雉这个女性充满同情和钦佩,同情她作为一位男权社会下一个女性所遭遇的许多不幸和艰苦;也钦佩她能够勇于掌握自己的命运。

  尽管在史学观看来,她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试图篡夺刘氏江山的野心家。

  在此,我认为引用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被誉为“女权教母”的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一句名言来阐述吕雉无疑最为恰当。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许多年前,吕雉还不是现在的吕雉,但刘邦依然是那个刘邦。

  在吕雉的身上,我认为存在着一种悲剧色彩,这种悲剧色彩就像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一样,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和丈夫。

  婉容由于父亲荣源的虚荣心成为了溥仪的皇后,但这个接受过中西方优良教育的女性最终却落得个染上毒瘾,精神分裂的悲惨结局。

  吕雉的出身远不及婉容高贵,但是命运的戏耍并不因每个人的身份而加以改变。

  彼时的刘邦尽管通过某些关系或者善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小小亭长,但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以刘邦的身份远远不能攀上吕家高枝,即便抛弃这一点不说,以刘邦那劣迹斑斑的秉性也足以让人们对他敬而远之,但吕雉却在父亲近乎荒谬的以刘邦面相尊贵的观点下被许配给了狎侮酒色无不均沾的刘邦。

  这无疑是封建时代女性的一大悲剧之一。

  而吕雉也只能秉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观接受了这一事实,最要命的是,年纪轻轻的吕雉嫁给刘邦时,就光荣的晋升为后妈。

  彼时的刘邦已经未婚先孕的有了一个儿子,刘肥。

  这些吕雉都默默的接受了,婚后她勤俭持家,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传统中国女性的质朴、内敛和夫唱妇随的顺从。刘邦社会活动广泛,经常不落家,吕雉和其他家庭女性一样只能独自扛起操劳家务,抚养儿女的重担。

  从这种情形中不难看出中国婚姻现实中的矛盾之处,尽管看起来夫妻双方做出了不同的家庭分工,男人主外,女人主内。但也许正是这种分工成为割裂双方感情的矛盾,女人认为自己做到了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即家务和照料孩子),但却没有得到丈夫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同样,男人认为自己通过在社会上的一系列活动使得家庭获得足够的物质条件,也没有得到妻子的尊重和理解。不过,这种矛盾至少在现代女权思想没有出现之前的清朝以前是极为隐秘的,或者说在此之前本身就没有被意识到。

  由于女性的独立精神受到阉割和压抑,即便在清代我们也不可能听到一位女性由于丈夫不顾家而要和他离婚,因此文绣和溥仪的离婚在民国才如何惊人,被喻为“刀妃革命”。

  在刘邦成就帝业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吕雉仍然以一个家庭主妇的形象存在。

  使得吕雉这个女人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把她被项羽俘虏那两年的经历结合到一起,有理由相信,刘邦的另结新欢最终作为导火索引燃了他和吕雉之间的这种情感矛盾。

  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这句话实在富有一定的真理性,这番话也只有从一个深谙女性心理的女性口中说出来才如此令人信服。吕雉并不是天生的家庭主妇,也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天生秉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观。

  这一切无疑都是男权社会下被赋予在女性身上的观念枷锁。

  同样,吕雉也不是天生就是一个野心家,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写吕雉在被项羽俘虏的那两年经历了何种,当然更加不会去描述她的心境变化。

  但是史学家司马迁也不能回避吕雉和刘邦情感破裂的事实,“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当吕雉因为楚汉合议被放释放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刘邦已经另有新欢。

  这无疑就像一根尖锐的尖刺彻底刺穿了她和刘邦之间那种脆弱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尽管纳妾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可以想象吕雉的心境变化在经历一番苦难后将会被何种愤怒和不公的浪潮淹没。

  那种复杂的心情掺和着痛苦、嫉妒、愤怒和深感不公的情绪,这当然不是灰姑娘浪漫幻想破灭的故事,而是一个女性在极端的痛苦、失望和深感不公中完成了对生活真相的认识。

  泰戈尔还在《飞鸟集》中写:

  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痛苦、失望和深感不公也从侧面证明吕雉对于刘邦这个抽象化的丈夫依然拥有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期待。

  这种道德观念上的期待至少应该表现为一个丈夫对他的妻子应有的关爱和对她应享有权益的保证,而从项羽军营中归来的吕雉显然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关爱。

  而这固然也是男权社会下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沈复和芸娘式的相敬如宾耳鬓厮磨的情感生活毕竟是少数,即便吕雉的身世经历也没有彻底展现古代女性的绝望和不公处境。

  倘若说经此事件以后,吕雉已经不再对刘邦,这个抽象化、世俗意义上的丈夫抱有任何精神与心理上的依赖和期盼,那么刘邦的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至少应该保证吕雉作为自己妻子应该享有的那份权益。

  他尽管可以宠爱戚夫人,但是他永远也不应该试图废除吕雉的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正因为他这个错误的举止,险些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记·吕太后本纪》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写“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当刘邦试图废除刘盈的太子身份时,不难想象这种举动将会何等刺痛吕雉的内心。

  或许愤怒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心境,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耻辱,这种耻辱是她作为刘邦的妻子,却没有享受一个妻子应有的权益,不管是精神上的来自于丈夫的关爱,还是现实中的切实利益。

  当刘邦打算这么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刘邦将她抛弃了。

  他不仅抛弃了年老色衰的吕雉本人,连带着把她的儿子也一带抛弃了,把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应该得到的某些权益也一并否决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吕雉开始变了。

  而这一切自然是刘邦亲手塑造的,这也揭示了男女两性婚姻情景中那种可悲的矛盾现状。

  灰姑娘于是变成了女魔头,她不再奢望依靠刘邦的主动施舍,而是要主动去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或者说占有她丈夫曾经打拼下来的江山。

  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这是彻头彻尾的报复和宣泄心头之恨。

  法国作家乔治·桑是这样说的:

  嫉妒者的特性在于因别人窃取他们的幸福而憎恨别人。

  多么精辟的总结!

  不过,把吕雉的心狠手辣完全理解为是因为嫉妒作祟显然有失公允,她的心性中有嫉妒的成分,但我认为占比很少。

  最终导致她从一个贤惠的家庭妇女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政治家和野心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邦夺走了许多本该属于吕雉的东西

  刘邦是一个成功的开国皇帝,但他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丈夫,一个失败的情人。

  而在崇尚三妻四妾的封建时代,要求一个男人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和情人显然是天方夜谭,正因为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意识和情感的边缘化。

  最终才铸就了吕雉的悲剧,而刘邦的自私和无情又把吕雉一步一步推向绝望的深渊,在那深渊之下是熊熊烈焰,但刘邦并不在乎她下场究竟会如何,自然也不会想到烈焰灼烧皮肤的痛苦。

  这是吕雉值得同情之处。

  而在这烈焰中,吕雉浴火重生,正犹如电视剧《冰与火之歌》中的龙女王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从一个稚嫩的女孩最终蜕变为一个冷酷的女王。

  我想,吕雉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反抗刘邦施加给她的所有不公。

  这是她值得钦佩的地方。

  对于吕雉,我认为应该抱有这样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