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刘玄德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往今来那些开创了一代基业的领袖们总是受到人们的敬仰,但刘备似乎是个例外。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实在太多了,武如关羽张飞,文如荀彧郭嘉,智慧的诸葛亮让人扼腕叹息,奸诈的司马懿让人咬牙切齿,我们津津有味谈论三国的时候,要么是忘记了还有刘备这个人,要么很轻蔑的说一句,刘备不就是会装吗,不就是爱哭吗?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在小说里仿佛只是开了个头,从此就成了房间里的大象,尽管身影一直在,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大家似乎提起他总是带着一丝丝的轻蔑,哪怕是东吴这么没有存在感的国家,还有人说孙权有统御的智慧,也有人为未周瑜平反,说周瑜其实度量很大,不可能被诸葛亮气死,但唯独刘备被人遗忘了。
本来小说就没贬他,所以流行的翻案风刮不到他那里去,但一直以来刘备虽然名气大,但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不好,甚至有些模糊,智慧给了诸葛亮,义气给了关羽,奸诈给了曹操,刘备剩下来的就是那一滴又一滴的眼泪。
刘备活着的时候很玄,死了之后更是玄之又玄,他的一生似乎总是跟玄字有了很多不解之缘。
(1)玄学大师的门生
三国领导人之中,刘备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曾经以编席卖履为生,这比曹操和孙权都低很多,可以说是从尘埃中起步的,尽管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大汉皇叔,但那个时候连皇帝都快吃不上饭了,谁还在意这个皇叔。
况且刘备自称的中山靖王之后,这可是个能生的主,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估计刘备家乡可能方圆百里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起码也得上百人吧,但这些刘备都不在乎,他的志向很远大,远大到哪怕实际饿死也要去名师那里学习,因为她坚信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
小说里说刘备双手过膝,如果你认为刘备长的很奇怪那你可就错了,小说里这么说是把最好的相貌给了刘备,因为双手过膝是佛陀的三十二种相之一,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作者尊刘备而后加上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的志向也是配的上如此好相的。
家境贫苦的刘备不安于现状,离开家乡拜了卢植为师,如果没有后来的黄巾起义和董卓作乱,或许刘备会成为一代大儒,甚至还有可能成为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人物,因为那个时候做学问都讲究个师承关系,刘备的老师是卢植,卢植的师傅是马融师弟是郑玄,这些都是当世之鸿儒,玄学之风也是从他们那里生根发芽的。
但历史没有给刘备专心学习玄学的机会,很快天下大变,等着刘备的是玄而又玄的人生,在这一生里刘备多少次命悬一线危在旦夕,但他从没有放弃,对于刘备来说,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是他一生最执着的追求。
(2)玄空的前半生
刘备的前半生一直都在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哪怕是有鸿鹄之志,无奈之下只能暂时做一只寄人篱下的小燕雀,而且寄居的对象经常换来换去,就因为没有自己的地盘,那你说刘备很差吗?
当然不差,曹操有个好祖父好父亲,孙权有个好父亲好哥哥,刘备什么条件都没有,但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有了亲如兄弟的关羽张飞,就算是没有小说上的桃园三结义,关羽和张飞这个早期一直跟着刘备,从来没有想过背叛的两大猛将,绝对是做到了亲如兄弟。
三国是个全方位的乱世,除了连年混战之外,各种改换阵营投诚叛变的事情非常多,很多武将谋士一看跟着的领袖不行,立马就投奔明主去了,这在当时非常普遍,大家甚至都举得没有什么,曹操很多将领和谋士原来都是跟着袁绍混的,一看跟着这哥们没钱途,就直接跟了曹操了。
但刘备阵营不一样,关羽张飞自打一开始就跟着刘备,不管多么绝望,这两位当时公认的猛将,从来都是不离不弃的,刘备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刘表这些人无一例外的觉的刘备绝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曹操,更是对刘备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的话。
这些东西没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大了,德行这种东西,听起来很虚,但是如果你在这个人身边,你会真真切切的被这个人的德行折服,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在几乎刘备是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跟了刘备,毕竟诸葛亮的选择很多,刘备在刘表那里闲了七年,大腿上都长赘肉了。
这七年里,曹操和孙权分别搞定了北方和南方,刘备却还在刘表那里打酱油,诸葛亮这个时候选择跟了刘备,除了看好刘备没有别的因素。
可以说前半生的刘备之行很玄,玄到东西南北虚虚实实,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能够走多远,太多的不确定,唯一的确定就是自己绝不做一个平庸的人,但刘备的德行却很实在,要不然不会有当时最顶级的武将和最有智慧的大脑跟着他。
(3)皇叔的小心思
自从刘备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魏蜀吴三国鼎立明确之后,终于有能力打起匡扶汉室的大旗了,毕竟曹丞相直到死,也都是汉朝的丞相,匡扶汉室的大旗被曹操和刘备反复争夺,如今曹丞相死了,曹丕不想做汉臣,于是匡扶汉室的大旗,就落到了刘备手里。
刘备一直说要匡扶汉室,很多人当做是笑话,以为不过是刘备的借口而已,但是我认为刘备是真的想匡扶汉室,只不过你没有明白一个问题的关键,匡扶汉室和刘备称帝之间到底有没有矛盾。
汉献帝死了这件事显然是刘备在造谣,但是刘备这个谣是不得不造的,因为曹丕已经称帝了,这个时候刘备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称帝要么称臣,在中国当时的伦理关系里面,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结果理论底气不足的吴国称了臣,这个没有办法,论正统性孙权是无论如何也排不上号的,尽管十年后孙权称臣的时候运用了一套全新的理论,认为汉朝已亡,天命已经转移到吴国这里来了。
刘备这个时候迫不得已只能称帝,不称帝就意味着你在法理上矮人一头,况且这个称臣是向魏称臣,这就以为着一直喊出匡扶汉室这个口号的蜀汉集团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刘备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是必须要称帝的。
很多人都说刘备虚伪,并且会抛出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假如刘备称帝后统一了全国,会把皇位让给汉献帝吗,这个问题的言外之意就是刘备很虚伪,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小心思跟大义并不冲突,就算刘备称帝了,打出的国号也是“汉”,我们说的蜀汉只不过是为了和原来的西汉东汉区别开来,但是刘备自称的可是汉,假如刘备真的赢了这场三国争霸,汉朝的国祚可真的会被再延长许多年。
这个跟光武帝刘秀是一个道理,光武帝刘秀的皇族血统不比刘备强多少,刘秀的意图也非常明显,根本不用遮掩,就这么一个人最后扛起了汉朝的大旗,汉朝居然就被延续了下来,尽管西汉东汉算不算连续的朝代有争议,起码很多人相信刘秀延续了汉朝的国祚。
宋高宗赵构的小心思更明显,但是宋朝被他延续了下来,只要他扛起的是那一面原来的旗帜,有一点小心思也是瑕不掩瑜的。
(4)另一种结局
刘备的结局很惨,但心里是满足的,刘备打吴国属于战术性的错误,但战略上没有什么错误,毕竟对于蜀国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而言,不管你出名打谁都是非常苦难的,从后面诸葛亮屡次出兵北伐的结果就能看出来,你以为刘备联营几百里一字排开很傻,那也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地形决定了蜀汉集团无论进攻谁,队伍都难以大规模展开,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刘备从漂泊开始,最后以漂泊结束,刘备死在了白帝城最后都没有回成都,这或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根基的人,最后创立了一番基业,这已经足够了,比起绝大多数碌碌无为的人来说,刘备这一生已经足够耀眼,尽管他在三国看起来是那么的容易被人遗忘。
很多人都不相信刘备是真心匡扶汉室的,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观念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三国演义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开局和结束,在这个版本里你或许能够明白刘备的苦心。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三国作品是《三国志评话》,里面的开头就将西汉初年的项羽韩信刘邦等人转世成为汉献帝曹操刘备等人,结尾则刘源灭了晋朝创立后汉,也就是说知道西晋灭亡,还有人在位汉朝摇旗呐喊,这个人就是刘源,并且元朝还依然有人相信这样的故事。
这些以汉朝为正统的观念深深的植入当时人们的心里,不是那么轻易抹杀的。
总结:刘备字玄德,他的德行一点也不玄,是实实在在的人格魅力,虽然匡扶汉室的理想失败了,但依然不亏为一代英主一代帝王,尽管在那个乱世之中,有这样一种唐吉坷德式理想的人会显得有一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