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隋唐演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一定对里面的隋唐十八好汉影响深刻,基本上各个都是武功高强的高手。不过这隋唐十八好汉中,只有三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他都为虚构。隋唐十八好汉的说法出自《说唐演义全传》,演义中并没有把十八好汉都介绍完,只说了其中十三位,而这十三位中只有秦琼、单雄信和尉迟恭是确有其人。下面就为来讲讲其中五位好汉的事迹,看看演义是如何杜撰他们的经历。
李元霸
按演义中说,李元霸是唐公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第四个儿子,长得尖嘴缩腮,十分难看,兼之脾气火爆,举止粗鲁;然而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手持两柄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在帮助李渊夺取江山时,在压服“众反王”的回军途中,被雷击而死。
历史的真实如何呢?按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一致的记载,李渊和元配窦夫人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除了排行是三子而不是四子,名是玄霸而不是元霸以外,历史与传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位李玄霸先生早早就死了。《旧唐书》里只有两个字“早薨”。那时,皇帝、王爷、大官死了都叫“薨”,早薨也就是早死。《新唐书》说得稍微详细一点,“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李渊于隋大业十三年五月在太原起事,也就是说,李玄霸在其父李渊起兵反隋的前三年就死了,根本不可能帮助老爹去争天下。
李玄霸先生是否真的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史书中没有讲,但《新唐书》说他“幼辩惠”,就是很会说话,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朋友,显然不大像个粗鲁的莽汉。至于长相难看,脾气火爆,倒很像他的那位老弟(传说中是老兄)李元吉。大约是小说家移花接木地把元吉的特征拿来栽在他身上。
《隋唐演义》《说唐》都是清人所写,清朝人为避康熙玄烨的讳,多将“玄”写为“元”,所以很可能是作者为避讳而将玄霸改为元霸。
总之,关于传说中的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除了姓名大体不差,是唐公李渊的儿子两点以外,其他各种描写和事迹都属虚假信息。
宇文成都
演义中说他是炀帝宠臣宇文述之孙、宇文化及之子,长得身高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流金镋,重三百二十斤,官拜无敌大将军,在隋朝算第二条好汉。
小说中写得如此细致而隆重,但可惜史实中并无其人。据《隋书》记载,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都不叫宇文成都,也都没有什么本领。说得难听点,真实的宇文化及一家子恐怕都跟“英雄好汉”四个字沾不上什么边。宇文化及本人,是个草包大少、弱智兼混混。仗着父亲宇文述和三弟宇文士及而在杨广面前得宠,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将军。在江都的禁卫军思归造反杀死隋炀帝的政变中,阴差阳错地被推为首领,带领十万禁军北归,但先被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重创于黎阳,后被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义军俘虏于聊城。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二弟宇文智及一道,在河间被窦建德处死了。
裴元庆
演义中说他是隋室大将裴仁基之子,手持两柄斗大的铁锤,和父亲奉命进剿瓦岗军,因监军陷害愤而投降义军,成为瓦岗军的大将。后在攻打隋军时,被隋将新文礼设计烧死。
裴仁基确是隋室大将,也确有一个英雄了得的儿子,不过这个儿子不叫裴元庆,而叫裴行俨。他们父子确实也是因监军陷害而投降瓦岗军。但是,裴行俨并不是被烧死在山谷里,而是和其父裴仁基一起被杀死在洛阳。他们父子在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集团的决战中兵败被俘,起先受到很好的待遇,王世充为了拉拢这一对父子勇将,不仅都封为大官,而且把侄女(后来王世充称帝,该侄女也就是所谓的公主)嫁给裴行俨。说到这里,请读者注意,按史实,在洛阳“招驸马”的,不是单雄信,而是裴行俨。但是,裴家父子看不惯王世充的骗子行径,王世充在内心深处也对他们颇有猜忌,裴家父子于是准备发动兵变搞掉王世充。但行事不密,被人告发,裴仁基全家被杀。
可以看出,演义中的裴元庆与史实中的裴行俨相比,前半截的事迹很相似,后半截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伍云召
演义中说伍云召是当朝太师伍建章老先生之子,镇守南阳关的主将,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力能举鼎,勇冠三军。杨广杀父屠兄篡位以后,因为伍建章不顺从自己,便杀了伍家三百余口,又派老将韩擒虎挂帅征讨南阳,消灭伍云召。由于伍云召武艺高强,韩擒虎又同情伍家遭遇不肯卖力作战,一段时间隋朝的讨伐军屡吃败仗。但后来隋军调来了临潼关总兵尚司徒、红泥关总兵新文礼两员勇将,尤其是负责后队接应的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来到南阳,伍云召寡不敌众,只得弃城逃走,投奔义军李子通借兵报仇去了。
这个故事曲折复杂,动人心弦。还有一出据此编写的京剧《南阳关》,扮演主角伍云召的文武老生有慷慨激昂的大段唱腔和繁重的武打,相当好看。
又要很遗憾地报告读者,杨广做的坏事确实很多,但上述残害伍家的故事却是纯属虚构。隋唐的史料中既无伍建章、伍云召其人,也没有派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的事实。这个故事,明显是套用春秋战国时楚平王残害伍子胥一家的事儿。主角不但都姓伍,连名的第一个字都同音。伍子胥大名伍员(子胥是字),而“员”在古代作名或姓时就读“云”。
雄阔海、伍天锡
演义中说,这两位一个是伍云召的义弟,一个是伍云召的族弟,都是啸聚山林的莽汉大王,由于互不相识,在出兵援救南阳的途中却自己打起来,并且打得难分难舍,以致耽误了援救伍云召的大事。
按史实,杨广当政时确实造反起义的好汉不少,但这两位和伍云召一样,也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
所以,传说中的第四、五、六条好汉都属虚构。
还有一个相关的人物,叫做朱灿,此处必须提一提。
按演义中说,他在伍云召城破逃走,被敌人追杀的危急时刻,假扮关老爷身边的神将周仓吓退隋兵,不但救了伍云召,而且收养了伍的儿子,是大大的英雄好汉一个。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朱灿是属于造反者中最坏的一类。他出身县衙门里的小吏,趁时局混乱聚众造反,横行江淮多年,所到之处,大吃大喝,大烧大杀,破坏生产,残害人民。粮食吃完了,就和部下抓人来吃,还无耻地说:“天下最美的无过人肉,只要天底下还有人,我们怕什么!”他后来到洛阳投奔王世充,城破被唐军俘虏,李世民下令公开处斩。杀他时,百姓恨他残忍,纷纷向尸体投掷石块,顷刻之间就像筑了一座大坟。
就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恶魔,演义中竟变成了侠肝义胆的的好汉,故尔不得不在此处隆重更正。
罗成
这位传说中的少年英雄不但知名度很高,而且颇受后世欢迎。按演义小说中讲,他姓罗名成,字士信。是大隋北平王(一说是靖边侯)罗艺元帅的公子,出身高贵,人长得漂亮,武艺又好,真是“帅呆了”“酷弊了”。投唐后屡建奇功,后遭李建成、李元吉陷害,苦战终日不许回营休息,被敌人诱入淤泥河射死。京剧《罗成叫关》即是演绎其事。
历史的真实如何呢?在新、旧《唐书》中,都有罗士信的传记,但并无罗成其人。在少年英雄、武艺高强、死于非命这些方面,历史上的罗士信都和传说中的罗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罗士信是罗成的生活原型。
但另一方面,历史上的罗士信和传说中的罗成又有许多不同。
首先,罗士信跟贵为王侯的罗艺元帅一点关系也没有,并且也绝无一个其他的阔爸爸。《旧唐书》里,对他的出身一句不提。前面已经说过,隋唐承袭魏晋遗风,非常重视出身门第,如果有个阔爸爸,决不会一句不提的。《新唐书》里写了一句“年十四,为侍衣”,就是说,罗士信在参军之前,是一个侍候官长穿衣的小童。属于仆役之流,出身卑贱。这和《旧唐书》里不提出身是吻合的。
但问题紧接着就来了,出身卑贱的小童,何以骑马打仗样样精通?这是一个谜。
其次,关于罗士信的模样,史书里只说了一句,“短而悍”,就是短小精悍的意思。帅不帅,没有讲。然而酷,却是确定无疑的。看看史书中关于他跟义军第一次交手时的描写,真是疾如闪电,狠如恶魔,令人匪夷所思。
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小小年纪,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致下手如此狠毒?
还有,关于罗士信的死,其实和建成、元吉毫不相干。
他是在李世民率领下跟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作战时,接替另一勇将王君廓守御洺水城,城破被刘黑闼杀死的。有许多迹象表明,他是自己找死的,简直有点速死为快的味道。
这又是为什么?罗士信只活了二十多岁,但在他短短的生命中却有太多的谜。
杨林
这位先生在《说唐》中出场很早,第一页即隆重介绍:“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力能举鼎,善格飞禽,两臂有千斤之力,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戏曲中知名度也很高,大家熟悉的京剧《三家店》中便有“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的唱词。
按演义小说里讲,杨林是隋炀帝杨广祖父杨忠的弟弟,官拜靠山王,不但在北周消灭北齐时立下大功,更是隋朝末年杨广镇压起义军的主要依靠对象。但要很遗憾地报告读者,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显赫的王爷并无其人。
按史实,在隋朝末年,杨广依靠来镇压起义军的名将主要有两位,一位叫张须陀,一位叫薛世雄。
综上所述,在演义小说的头八名超级英雄中,五名(宇文成都、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杨林)纯属虚构;两名(裴元庆、罗成)半真半假;而最最厉害的天下第一条好汉、超级英雄中的超级英雄李元霸,除了姓名大体不差和是李渊的儿子两点以外,其它都是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