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就着手设立了御史台,下辖13道,人数将近200余人,可谓是创历史之最,想想朱元璋我们就能明白了,他一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对他们从来不会手下留情,而设立御史台正好符合他的心意。
这些御史言官对大明王朝形成了有效的监督,让天下的官员不管随意乱来,虽然言官们的品阶不高,一般就七品,但是他们的权利却极大的,上至当朝皇帝,下到七品芝麻官,都处于监察的范围之内,大明的官员每逢见到御史言官们,可谓是浑身发抖,生怕被参劾调查。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想到,万一这些御史言官自己也贪污受贿那该怎么办呢?谁来监察他们呢?别着急,这问题朱元璋早就想到了,他在设立御史台的时候,同时也设立了一个部门,叫做六科给事中,这个部门就是专门来监察都察院的,而且两者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据明史记载,御史言官们的品阶是七品,人员方面会挑选一些书呆子,性格正直,认死理的人来当御史,简单的说,就是选择那些六亲不认,手下不留情的人,他们是一股清流,有一股莽劲,不管谁犯错了,就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谁来说都不行的人。
而这些朱元璋自己设立的御史言官可是给他吃了不少的苦头,可真是自己挖坑自己挑了,但是朱元璋却异常的大度,对他们的尽职尽责非常的赞赏,那怕自己有时候不高兴,可看到他们一个认真劲,朱元璋还是放下皇帝的架子,避开他们,不与他们较真。
明史上就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洪武年间,巡城御史周观政巡视奉天门时,正巧遇到一个太监领着一群女乐往内宫走去,而根据大明律例,女乐是不得进入内宫的,周观政急忙上前制止他们,可是那太监却说:“这是皇上的命令!”
按说既然太监都了,说是皇命,有圣旨在身,一般也就过去,但是这个周观政是个认死理的人,不管不顾,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不得混淆,就是坚持不让女乐进入内宫。那太监没办法了,急忙跑去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知道后,倒没有生气,直接下了一道口谕,说了一堆对周观政称赞的话,什么尽忠职守啦,做事认真,深得朕意之类的话,反正就是大大的夸赞了周观政一番,然后话风回转,说道,这事行了,你就别管了,你回去吧!
这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周观政也该知趣退下了,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周观政还是不依不饶的,怎么也不让那群女乐进入,一直说律法所在,不容践踏之类的话,而且还一直要朱元璋亲自来和他说,这周观政也是不怕死,一股劲的认死理,要是换平常的官员,都不知道已经死多少回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朕就亲自去看看”,说罢,这朱元璋就亲自赶去奉天门,到了之后,朱元璋安抚了一下那些女乐,让她们回去,不需要了,看到这里,这周观政方肯罢休,拜谢朱元璋后又继续巡视去了。朱元璋看着远去的周观政,摇了摇头,无奈的笑了笑,碰上了这么个愣种,任谁也招架不住呀!
其实,这御史言官能这么明目张胆的顶撞皇帝,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张保命符,就是历朝历代都有不杀言官的传统,他们才敢直言不讳,拼死柬言,因为广开言路,听天下之音,才能促进一个王朝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他们关乎着,官员们的清正廉明,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哪怕是到了清朝,依旧如此,御史言官以小小的芝麻官,却拥有着监察的天下大事之权,上至皇帝,下至七品小官的行为,想想他们的作用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不杀言官的传统了,因为本身他们的官职就是一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