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的数量那么多 最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日期:2023-11-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古代银子都去了什么地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根据清朝乾隆时的《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当时的亲王岁俸银有一万两。而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则是岁俸银五千两,再后面的贝勒岁俸银是2500两,而贝子岁俸银也有1300两。

  其他的文武官员每年俸银分别是: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并且,在民间的藏银也颇多,在清代时明码标价,捐一个道台(官职)需13120两白银。由此可见,当时的白银流动量之大,那么,时至今日这些银子却大多都消失了,那么这些消失的白银哪去了呢?

  下面便来讲述一下,白银消失的原因。听完专家的回答,让人十分气愤

  我们都知道,以白银为货币,自汉代便开始了,但真正流行是在于明朝。因中国的贵金属产地很少,因此经常出现“钱贵物轻”的局面,在汉武帝时,还因财政支绌,曾一度以鹿皮为货币。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都能够看到古代的人们是用银子进行交易的,一些有钱人家更是经常动不动的,就装着一袋银子在身上。而在其家里的库房里面的银子,则更是一箱箱的。除此之外,一些平民百姓也都会有一些碎银子,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以前的白银存量不少。

  而数据表明,明朝晚期,包括日本以及美洲在内的世界的白银产量,占总额的1/3到1/2,最终都流入了中国。因此,明朝中国也被形容为世界白银的“吸泵”。

  到了1567年,由于隆庆皇帝即位后顺应时势,开放了海禁。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世界上的白银终于可以源源不断以及堂而皇之地,流入到中国了。

  根据一些历史学者的估算,在1540年到1644年的100多年间,平均每年女有75吨白银是从日本流入中国,总计有超过7500吨白银进入中国。

  并且,在我国在开通了丝绸之路的之后,很多的外国人来到我们中国,并且他们大多都对我过的陶瓷、茶叶以及丝绸等,特别的感兴趣,也因此许多洋人都会争相购买。而我国百姓对洋货的需求比较少,甚至都不太感兴趣。所以,这也就导致我国流入了大量的白银。

  还有一项数据研究显示,在1590年到1644年的50年间,仅通过美洲到菲律宾再到中国这条路线,流入中国的白银的总量,就达到了4620吨。

  那么,这些数量庞大的银子是怎么没的呢?专家分析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白银在古代也是一种贵金属,因此实际上普通老百姓手中相比于朝廷并无多少。并且,在崇祯时期,朝廷早已丧失对货币的控制权,而常年对后金以及对内乱的战争,都需要巨额支出。再加上那段时间,世界却不太平,由于经济危机来袭,导致了白银输入的通道几乎全都断了。而这就是崇祯统治时期,朝廷一直处于缺钱状态的深层原因。

  第二,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迫打开,那时甚至海关都被洋人所把控,而再加上世界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经济情况恶化,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逐渐的下降,中国外贸由顺差变为了逆差,当时巴西的丝绸以及印度的茶业的产量,早已超越了中国。

  还有鸦片疯狂的走私,以及接二连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失到海外。而无数的卖国条约以及赔款,特别是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几乎是把政府手里的存银都掏空了,并且民间的存银也拿去了不少。并且,还有本国的不法分子,在倒买倒卖本国的黄金白银。

  第三,大清结束民国开始。袁世凯发行的袁大头流行市面,此时中国的银子可能还有一定的数量。同时也有不少大小银行,以银元作为基础发行纸币。

  然而,到了1935年,得罪不起外国,同时又管不了本国投机商的蒋政府,发行了法币——一种不能兑换回金银的强制货币。国民党利用此招,将国内大量的白银都收入了自己手中,用于买武器以及做投机等,使得大量白银流出。

  而为了更多地获取民间资源,蒋政府便滥发货币,印钱并非难事,但这却是苦了百姓,当时民间无数的财富被巧取强夺。而蒋政府次败逃TW时,也带走大部分黄金白银。

  这就是中国那么多白银最终却大多消失的原因。听完专家解释,内心还是十分气愤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大清会典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