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刘邦和项羽是秦朝末年的两大诸侯,他们一个出身寒微、年轻时放荡无为,但善于用人,发挥了手下谋士们的最大才能。一个身为名门之后、从小勇猛过人,但因为刚愎自用而最终将江山葬送。
秦朝灭亡后,刘邦到西边当了汉王,而项羽则思念故乡而定都在彭城,当了西楚霸王。
渐渐地,随着时局的推移,楚、汉之间的斗争最终爆发。
战争伊始,刘邦凭借着出其不意,收买和说降诸侯,与田荣东,西两路同时发兵等举措把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拖在了齐地,并一举占领了他的首都彭城。刘邦带领着汉军势如破竹,俨然已经是天底下唯一的霸主。
不过,不久之后,项羽便设法脱身,并亲率三万精兵南下将彭城夺回,还将刘邦等诸侯联军的五十六万大军打得四分五裂。
那么,彭城之战中刘邦的56万大军为什么会被项羽仅仅3万军队就消灭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归功于项羽的过人胆识。
在刘邦率领和诸侯们组成的联军来攻打西楚时,项羽便已经得到情报,并很快做出反应。
据《史记》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面对刘邦的来犯,项羽很快做出了率精兵回防的决策。
事实证明,正是项羽的及时回撤,才让刘邦立足未稳便被突袭,从而短时间内丧失之前的大好形势。如果项羽面对棘手形势而不及时返回,等到刘邦在彭城扎下根、布好防后再进行攻击,那么想要以三万人战胜据城而守的五十六万人,无疑是痴人说梦。
项羽的胆识对于这场战役无疑起到了足以堪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便是项羽及其部队的强劲实力。
项羽的武勇已经无需多言,作为人人敬畏的"霸王",他"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而他骁勇善战、善待士卒,得到了手下士兵们的倾心,在他的训练和带领下,楚军实力十分强劲。当项羽率领三万精锐楚军赶回彭城后,他们所爆发的强大战斗力便让久疏战阵,又临时拼凑而欠缺默契的联军士兵难以招架。
另一方面,刘邦的军队之所以被如此轻易击败,也正是因为上文所述的一些原因,导致士兵战斗力低下。
当时刘邦刚刚东出,麾下的士兵们不但有汉军,还有其他诸侯带来一同助阵的军士,因为缺乏磨合。这样的联军战斗力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再加上诸侯们各自为战,优先考虑着自己的利益,所以一旦面对稍强的敌人,这些缺点便会被放大。
汉军的失利,也离不开刘邦本人的"膨胀"。
我们知道,刘邦出身于寒微,他直到四十多岁时都还只是小小的亭长,也正因此,他的身上有着许多小人物的恶习,如目光短浅、贪图享乐等等。
早在刚刚攻破秦国首都咸阳时,刘邦就曾有"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并为了享乐不听樊哙的苦苦劝告的经历。
只不过那时,因为攻入关中并不代表高枕无忧,刘邦最终在张良的劝说下清醒了过来。攻入彭城后,刘邦自以为已经击败了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项羽,自然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于是"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一时间,彭城成为了诸侯们声色犬马、日夜笙歌的场所,而丧失了原本作为首都的庄重和森严。
俗话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刘邦的部队在取得彭城这一战果后,便集体膨胀,全然不将项羽再放在心上。
反观另一边,项羽面对诸侯们的纷纷反叛,一时间腹背受敌,又被牵制在齐国,无法全部脱身,这时的楚军,便是名副其实的"哀兵"。因此,为了夺回失地,楚军奋勇拼搏,项羽勇猛冲锋,将刘邦的骄兵们打得溃不成军。
此外,三万能够消灭五十六万,靠的还是骑兵对步兵的天生优势。
项羽带回来的三万精锐,尽是训练有素的骑兵,而刘邦因为资源不足,部队多来自拼凑等因素,大部分军士都是步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在战斗力,机动性等方面都要远胜于步兵,所以项羽的军队能够取胜,兵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刘邦的失败,还和项羽指挥有方、调度自若,以及楚军战术得当有关。在古代,战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像彭城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结果,就更是许多一方优势和另一方劣势相加,才能最终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