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康熙晚年,围绕着皇位的归属,发生了“九子夺嫡”的故事。众多皇子参与皇位的竞争,最终是雍正脱颖而出。这段历史相当精彩,也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众多影视作品的重要桥段。不仅雍正,就连与他竞争或给他帮助的诸多皇子,也因此广为人知。相比之下,康熙的兄弟,显得就默默无闻了。
这也难怪,康熙的继位,本身就比雍正要顺利得多。虽然顺治有过八个儿子,但在顺治驾崩前,已经有三个儿子夭折。孝庄对皇三子玄烨特别疼爱,而且玄烨曾经得过天花没有去世,产生了对这种疾病的抗体,所以康熙才被视为“天选之人”最终登临大宝。
其实,顺治本身最喜欢的,还是皇二子福全。这个皇子比康熙年长一岁,因为顺治的皇长子只活了八十九天就夭折了,福全实际上就是皇长子。顺治没有嫡出的儿子,如果按照汉人的礼法,福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将来的皇帝。只不过满族人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观念,所以并没有能够赢得皇位。
即便这样,福全仍然是最尊贵的亲王。在康熙十四岁亲政的时候,福全就被封为裕亲王,允许参与议政。当然,当时的权力尽在鳌拜手中,康熙都没有实权,更不用说福全了。等到康熙铲除鳌拜,真正主宰帝国之时,依然还是信赖福全,让他继续当议政亲王。
福全也确实配得上这份信赖,他能力超群,年轻时就是满族人的佼佼者。当时的木兰秋狝,是宗族子弟考较武力的赛场,福全总是能够轻松夺魁,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打猎还只是小打小闹的竞技,那么在康熙二十七年围剿噶尔丹的战役,则表现出他卓越的领导才华。
当时,康熙已经完成了平定三藩之乱的壮举。平三藩,靠的是康熙的运筹帷幄和熟悉南方地理人情的汉族将领。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康熙打算使用满族人自己的力量。这样,由福全担任抚远大将军,大阿哥胤褆作为副手,十五万人的豪华阵容全力开往前线。
清军的作战能力,较之入关时已经大大下降了,在战役的初期损失很大。但在福全的指挥下,最终以惨烈的乌兰布通之战大获全胜。这场战役离不开康熙的正确指导方针,亲临一线的福全,更是功不可没,在军中威望很高。
此战之后,噶尔丹元气大伤,康熙下令让福全死死盯着,务必全歼。但噶尔丹逃出清朝国界之后,向俄国逃窜。福全考虑到路途艰险,在茫茫草原和戈壁之中有着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最终放弃了追击。
说实话,康熙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他意图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但作为前线指挥官,福全的决策也不可谓不正确。毕竟带领着十几万人,大胜之后也不可能冒太大的风险。但是,康熙对此大发雷霆,勒令回京将士止于朝阳门外,并指责“怯战失勇,贻误战机”。
本来已经取得了大功,却遭到如此的待遇,福全没有埋怨,也没有推诿他人,他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其实,很多后世学者认为,尽管康熙与福全关系非常好,两人共同孝顺孝庄太后,共同度过了鳌拜擅权、三藩之乱的艰难时刻,但对于福全日益增长的威望,作为康熙,不得不打压这位皇兄。
王公大臣议罪,建议革去福全的王爵。此时的康熙又出来打圆场,仅仅罚俸三年,撤职,取消了议政权。尽管后来福全还是跟随康熙,参加了第二次、第三次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但基本上已经退出政治舞台,成为了一个闲散王爷。
直到康熙四十二年时,福全病重,康熙帝得知后,亲往王府探望。在即将阴阳两隔的时候,这对共同长大,又共同对敌,中途产生嫌隙的兄弟,也如普通人家子弟一样失声痛哭。康熙说了一句话,充满了人情味:若是你去世,朕就再无兄长了。
这句话意味深长,福全最终还是清楚,康熙始终将他当作兄长,所谓打压,不过是帝王心术,不得已而为之。听完此话后,他在不久溘然长逝。康熙亲临祭奠,痛哭不已,并将福全风光大葬。后来还特意让画工绘像,将他和福全两人并坐桐荫之下,以示手足同老。臣子与皇帝并坐,这种画像也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