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代的公主为什么都“愁嫁”

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唐代,确实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就是皇帝的女儿,即公主们,竟然愁嫁。

  当然,这不是说公主们不是没人要,平民子弟要能迎娶大唐第一白富美,岂有不屁颠屁颠的道理~而是说,在当时,皇室想求门当户对,想跟大姓贵族通婚时,那时的“望族”、“士族”竟然多瞧不上,屡屡拒绝,让皇家丢尽了面子,又无可奈何

  这个也不是信口胡说,唐代正史、笔记是有很多记载的。比如,《旧唐书.杜佑传》里说,唐宪宗要为宝贝女儿岐阳公主选驸马,结果那些“卿士家”“皆辞疾不应”,就是说都拿有病推脱;

  再比如,《东观奏记》讲的,唐宣宗要为爱女万寿公主找个好人家,委托彼时宰相也就是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择婿。老白看重大好青年郑颢,推荐上去皇帝也乐呵呵。谁想,郑颢根本看不上皇室的婚姻,一心要跟范阳卢氏结亲,又不能公然违抗强令,不得已成了驸马。

  从此,郑家与白家就成了死对头。就是说,老白好心让郑颢成为驸马,结果郑家记恨他入骨髓。这不是咄咄怪事?

  为啥唐代很多家族不愿意跟皇室通婚?核心原因,其实就是陈寅恪他们早就讲的,唐代门第观念是前无后乏的严苛。其余一些理由,像当时的服丧之礼不人性化、像唐公主很多“不修妇礼”,显然还是次要的原因。

  至少,在唐初至于中唐,李姓皇室在那些传统的高门望族,尤其是山东士族看来,是“虽尊不贵”。就是说,你李家虽然是天子,权位方面是无可匹敌,但是你血缘源自突厥胡夷,连汉族都不是,不配和那些显赫的士族,尤其是所谓的“七姓十家”通婚。

  而且,当时的李唐王室,内部常不检点,改嫁、乱伦之事都此起彼伏,那些士族数百年都以家法门风、文化清华自傲,内心是很不屑的,使得作李家驸马不仅不是高升,反倒是门楣降格。

  就是说,唐代士族是前所未有地维护自己的门第,且在社会上有着难以计量的声誉,而唐代皇室又出自胡夷,过去就是比较卑微的族群,后来更兼罕见地乱来,问题自然多多。有人根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统计,唐代享国200多年,至少就有26个公主改嫁,甚至还有好几位是三嫁的。唐代帝王还动辄乱伦,诸如唐太宗纳弟媳为妇、高宗娶其父才人为后、玄宗霸占儿媳杨玉环为妃,都是很公然的。

  这就导致一个错谬出现了:皇室固然要压制这些高门,又非常钦羡他们,总想着跟他们结姻,而这些大族却看不上,一心想着跟门第相等的高门士族联姻,巩固社会地位。

  所以呢,唐代不仅是公主“愁嫁”,其实最惨淡的是,连皇子都“愁娶”。

  比如,唐文宗时,为了太子永,曾主动向彼时的关东望族郑覃之女求婚,结果呢,郑覃竟然果断拒绝。郑决意要把女儿许配就官职只九品、但门第高贵的崔氏之子。这让文宗气炸了。他极委屈,跟郑覃抱怨说,“朕是数百年衣冠”,言下之意,我李家作皇帝百年下来,那也是很文明高贵的家族了呀!可郑覃哪里会care呢!

  这个现象,即传统士族如此看重自身的门第,且看不上皇室的出身,鄙视他们的家法门风,总是尽可能地拒绝与之通婚,既不愿娶皇家女,也不肯嫁女于皇室,确实是唐代很独有特殊的状况。

  据《新唐书·杜兼传》,李唐都开国200多年了,到了开成年间,这种风气还是没有衰落。还是文宗,当时想把临真、真源两位公主嫁给士族,也不顺心。他曾对宰相大发感慨说:“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就话是说,唐代社会风气,婚配不大讲究权位,而之看中门第,李唐坐稳了200多年天子宝座,民间声誉,竟然还是不如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两大高门。他贵为帝王又如何呢,也还是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