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张献忠“江口沉银”在上面地方?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是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300多年前,张显宗携千船的金银珠宝从成都顺留南下,到了眉山市彭山区镇的时候遭到了袭击。这些千船中的金银珠宝大部分都沉没在了江中。如今考古工作们已经开始对”江口沉银“进行发掘。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江口沉银的发现者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发掘的,如何面临各种难题,一步步克服难题,促成了这个世界级的考古发现。
大家好,我是刘志岩,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今天来到这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主持的一个考古项目——“江口沉银”。
2015年10月的一天,下班后的我在地铁站遇到了我的老领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他见到我他就说:你听说了没?彭山江口文物被盗的案子破了,你去现场看看是什么情况。
听到这个地名,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地方我太熟悉了。大学毕业后到单位的第二天,我就被派到彭山江口去发掘宋墓,当时就听说了有“江口沉银”这回事。那座宋墓发掘结束后,差不多我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再到过江口,但“江口沉银”这四个字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江口沉银”被证明是个巨大的发现,但当时我被派过去的时候,主要是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都不觉得这里会有多大的发现。所以院里只安排我和 2 个没太多发掘经验的女生一起启程到了江口。
到了江口,我就碰上了一个大难题:这段河道的长度是2公里,宽度500米,这么长一条江,我们要挖哪里?
一般而言,陆地考古时我们会用洛阳铲探明位置,但“江口沉银”的文物埋在河底,考古神器洛阳铲根本派不上用场。
为确定挖掘地点,我们要做系统性科学调查
也就是:问老大爷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在当地找线索。最初的线索只有一首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不是民谣,简直就是紧箍咒。那段时间一听这个,我就头疼。你们不要以为有了寻宝诀,就能找到宝藏,那都是电影里骗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们是我,会怎么办?
为了确定挖掘地点,我们开始做系统调查,说白了,就是找当地老白姓打听。但具体怎么打听,这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去问老大爷。
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当地的习俗,上了岁数的阿婆都是外地嫁过来的。(笑)
“江口沉银”遗址周边共有7个村,根据地方政府提供给我们的人口资料,这一区域60岁以上男性,约为900人。我们调查了其中的64人,样本率约为百分之七,获得了相关的传说片段。
除此之外,2005年,当地河道里施工时曾发现过文物。并且,2013年以来,还发生过不法分子违法盗捞文物的案件。为此,我们走访了河道施工人员和办案民警,请他们提供线索。
之后,我们联合了电子科技大学在这片水域开展地球物理探测。根据之前走访调查的情况,我们了解到:水面以下覆盖有较厚的卵石层,而且文物分布不集中,体量也较小,直接探测文物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把探测的工作目标,定位为寻找文物的有利储集区,即通过探测水下河床的构造,看看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哪些区域有可能将文物保存下来。
考古部门是出了名的穷单位
我们初步确定了四个地点:大码头、望江台、巫店子、大石包
问题又来了: A, B, C, D 四个点,你们选哪个开挖?
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只能选一个点,不能四个都挖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考古部门是出了名的穷单位。面对着这么大一条江,不能不计成本地挖,要是最后什么都没挖出来,那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抗战时期,就有个叫幸蜀峰的川军将领,为了挖掘张献忠的宝藏,专门成立了一家锦江淘宝公司,他选择的挖掘地点在今天成都的九眼桥附近,但最后除了挖到一些大顺通宝铜钱,其他一无所获。
因此在确定发掘地点的时候,必须非常慎重。最后通过参照当地传说、文献记载,对照科学探测后水底异常的区域,我们选择了望江台。其实,这个选择我作为领队也并不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毕竟这么大一条江,前人还有那么多失败的经验,但是顶着压力,根据所有能够收集到的信息,我决定,就从这个点开始。
很多时候,选择某一工作方法的主要原因就是:省钱……
定下了发掘地点,接下来又是一个难题: 怎么挖?
考古跟盗墓不一样。盗墓把东西挖出来就算大功告成。我们考古工作中需要摄影记录,做各种测绘工作。这片地区水又急又浑,能见度还低,根本没法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下水。我们就想着,怎么把水这个因素排除掉呢?这个方法就是围堰。它的优点就是:将水下考古变为陆地考古,更安全、工作效率更高。
岷江的枯水期大约是11月到次年4月,水深约2-3米。汛期是5月到10月,水深大约是5到6米,所以我们得赶在下一年的汛期来之前工作。
确定了地点、方法,结果问题又来了:围堰怎么围?我们有三种选择:
1.砂石围堰 2.混凝土围堰 3.钢板桩围堰
大家怎么选呢?我是考古专业毕业,没学过水利工程,为了这个项目我开始恶补水利知识。最后我选了第一种方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省钱。
因为砂石比较容易找,比后面两种材料都便宜。而且咱们刚也提到了,河流是有汛期的,如果围堰还在,夏天洪水会漫到岸上去,砂石围堰拆起来也比较简单。
确定了大致的方案之后,我们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考古发掘。2016年4月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国家文物局统一发掘的批复。
天晴开工,下雨休息,连干100天后
考古队员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求雨
但这个时候,又一个大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人手不够啊!作为领队,我只带了两个女兵,基本上算是光杆司令吧!
当时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到地方的支持,请了当地的居民加入到发掘中;另一方面,我们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集考古志愿者,第一年就收到了600多个申请,最终录取了8人加入到这个项目中。
终于,到了2017年的1月5日,志愿者和专业人员组成的考古队准备好了,围堰也围好了。“江口沉银”第一次发掘正式启动。
开挖了之后,大家都很开心,终于开工了,因为之前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做围堰工程施工,大家都觉得比较无聊。后来在发掘开始之后,我们发现原来比围堰施工更无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挖沙子。
这两张图是挖之前和挖之后的一个对比,旁边的那一个个小黄人就是我的同事。你们看看我们挖了多厚的沙子。第一个月,基本上就是在挖沙子。
真正开始发掘后,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至于每天都要准时汇报工作进展,我的领导常常安慰我,你只要挖出一枚铜钱、一个发簪就算胜利。但眼见着一天天挖出来的都是沙子而不见文物,我当时内心的焦灼是无法形容的,甚至渐渐的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选错了工作地点?
这种焦灼不仅我有,参与发掘的工人们也很着急。当时参与发掘的工人,每天拿一百多块钱的工钱,又挖不到什么东西,他们就感觉是白拿了我的钱,心里很愧疚。
所以终于有一天,挖出了东西呢,他就很开心来找我,我一看,这不是啥宝贝,是两手榴弹。是的,我们最先挖到的不是什么张献忠的宝藏,而是俩颗手榴弹。当时我对他进行了非常严肃的批评教育,告诉他不管挖到是啥,都要先报告,不能拿着到处乱跑,(笑)手榴弹这种玩意就更不行了。(笑)
大家可能会问,这个地方怎么会有手榴弹呢?因为江口这个地方,民国时期军阀之间曾在这里打过仗,所以就遗留了很多武器装备。因为这个小插曲,我们就赶紧跟参与发掘的工人们做普及工作,如果发现了这样的炸弹、手榴弹,千万要报警,让警察统一去排爆,保证安全。
除了需要跟这些不知道埋在哪儿的炸弹“作斗争”之外,为了要提高效率,我们江口沉银的发掘队员还开发出了江口考古神器——勺子。
考古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有下雨的时候,实在没法工作,大家才会有机会休息。可是四川这个地方冬天极少下雨,所以我们就一直工作。大家很辛苦又不敢跟我说,所以就有的同学偷偷到工地上求雨。求雨当然是不太灵的。如果当时就有杨超越,转发一下说不定还管用。(笑)
终于有一天下雨了,这个是我们当时考古队里一个同学,这是他的小伙伴给他拍的照片,他躺在床上喝着酸奶,玩着手机,觉得日子过得很滋润,你看,考古人要求真的很低,休息半天就是胜利!
那年的考古发掘,我们连续工作了一百天。
盗墓贼挖到宝藏就万事大吉了,考古队员还得画图、保护、研究……
我们挖了一个月沙子之后,在2017年2月5日,经科学发掘,出水了第一枚 50 两银锭。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锭面上镌刻着七个字:“银五十两,匠张道”。
就这样,我悬在空中的那颗心这才算落了地。至少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至少是超额完成嘛!(笑)后来,我们也挖出了越来越多的文物。
这些挖出来的文物里,这枚西王赏功币上面铸的“西王”二字正是张献忠对自己的封号,而这个银锭上面刻的“大顺”二年,正是他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所用的年号。
在最开始,我也跟大家说了,考古不是盗墓,要是盗墓者,挖到宝贝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对于我们,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
第一工作是记录:我们使用全站仪(全站型电子测距仪)精确定位每一件出水文物的三维坐标,使用无人机对考古发掘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运用三维扫描仪构建遗址的三维模型,最大限度复原遗址原貌,保证考古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第二工作是保护与展示:我们在现场就配备了这样的一个移动实验室,我的同事就在里面要做现场检测,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怕文物从水里出来之后,周围环境变了,会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像木鞘这种现场保护难度比较大的文物,还必须要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保护。还有就是要做绘图和拓片。这些资料、文物都会面向公众进行展示,我们在今年的6月和10月分别在国家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办了两次展览,让公众了解和分享我们的工作成果。
第三是对文物与文献、民间传说进行综合研究,去拼缀已消逝的历史,来解答未解之谜。
四川岷江当地一直有“江口沉银”的传说:称帝后的张献忠,遭到满清和南明军队的南北夹击,在乘船撤离成都、携财宝沿岷江南下时遭遇伏击,宝物随之沉入江中。文献中有说1000艘船的,也有说100艘船的,总之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沉于江底。当地更有“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类歌谣的出现。
兵穷末路的张献忠,最终在今天四川南充的凤凰山遭遇肃亲王豪格带领的清军而兵败身亡,享年40岁。我们找到的银锭、金册上面有“大西”、“大顺”、“西王”这样的关键词,而且遗址出水大量的耳环、发簪、戒指及碎银等文物,也与文献中张献忠在其征战途中以及在成都搜缴金银的记载相契合。
这笔财富 3 间屋子装不下,数钱数到手抽筋
这里,我要插入两个小插曲:
首先,在发掘开始前,我的领导交代我的任务就是:挖出一个发簪、一枚铜钱就算胜利。于是,我就买了一个很小的保险柜,但文物大量出水后,不到两天,这个保险柜就装满了,从此,我们就开启了漫长的保险柜采购之路。(笑)
保险柜体积从小买到大、样式从单开门买到双开门(笑),到后来我们买不起保险柜了,就开始采购铁皮柜子。现在这样的柜子已经摆满了三个房间。
第二个小插曲是这个小姐姐。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里数钱,从上班数到下班,真正数钱数到手抽筋。
当然这次考古发现还是有很多的遗憾:我们没有找到当年的战船。2018年1月,我又带着考古队员和志愿者回到了江口这个地方,我们扩大了发掘范围。因为水中的环境容易导致有机质腐蚀,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当年沉没的木船,但却找到了许多铁质的船钉和船具,还有兵器。
所以我们推断,这个地方就是1646年发生江口之战的古战场。这次考古,我们发现了42000余件珍贵文物,最重要的就是验证了历史记载和传说中“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实性。
就这样,“张献忠江口沉银”在我的手中由传说变为现实。
我们还在尝试用文物去帮助我们理解张献忠的经历和大西政权的更多细节,比如他的后宫制度,他的税收政策还有他的行军路线等等。
考古不是官方盗墓,不是持证挖坟
今后,我们还会再次面向社会招募考古志愿者,继续在江口进行发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组织公众考古参加考古发掘?虽然前面提到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钱也没人,但其实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我高考那年,在电视上看到当年十分轰动的老山汉墓直播,当时真的特别神往,就报了考古专业。但考古被很多人认为是官方盗墓,考古队员是持证盗墓,公众对考古有许多的误解。因此我们一定要开展公众考古工作,公众考古就是要让考古走出“学术的象牙塔”,被公众理解和认可。
整个江口沉银遗址的面积是100万平方米,两年下来,我们的考古发掘只挖了2万平米。希望今后我们的发掘还能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