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贪污了那么多的钱 为什么被抓时却对贪污只字不提呢

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和珅被抓为什么对贪污只字不提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朝历代,腐败问题都是统治者的一大心病。从某个角度来说,皇帝和老百姓才是一伙的,站在对立面的才是那些贪官污吏。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皇帝号称天下生民的父母,他掌管着国家的财富,所谓国库,也就是皇帝的私产。因此,百姓富庶,国家才能从他们手中收起赋税,国库才能充盈。而贪官污吏就是横亘在百姓和皇帝之间的蛀虫,他们将原本属于百姓的钱财搜刮到自己的荷包中,又将黑手伸到了税收里。

  长久下去,民疲国弱,天下动荡也就不远了。因此,大凡圣明之君,肯定要整顿贪腐的风气。

  清朝嘉庆皇帝一上任,便抓了一个史上最大贪官——和珅!

  而和珅则是乾隆晚年所宠幸的大红人,他对上谄媚欺瞒,对下敲骨吸髓,仅凭一人之力,竟然,搜刮了整整九亿两之巨的家财!这样的贪官倒台,实在是大快人心

  然而,历史上的和珅最终高楼崩塌的缘故却并不是贪污被人揭发。据《清史稿·和珅传》记载,嘉庆皇帝赐死和珅的罪状有二十条,涉及到财产罪的有八条。令人崩溃的是,在嘉庆谕旨为和珅所列的二十大罪状中,竟然隐藏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惊人谜团:

  扬扬洒洒二十罪,只字不提一个“贪”。

  事实上,嘉庆上台之前,和珅已然权倾朝野。在乾隆晚年的岁月中,和珅可谓手眼通天,朝廷中无论大事小情,都得经过他和珅点头才会呈到皇帝案前。那些敢于得罪和中堂的官员,无一例外都被冷落,可以说,朝中有一大半都是和珅的党羽。

  在这样的环境下,嘉庆当然明白,他就是上了台,也得依靠和珅的大力配合,要不然他就是再能蹦跶也玩不转这大清江山!

  然而,嘉庆固然平庸,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肯向权臣低头的皇帝。尤其是这个权臣根本就不是他的体己人。嘉庆与和珅之间的矛盾,从始至终都不是贪污的小事,反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贪污问题不过是最后拔起萝卜带起泥的小事而已。

  只不过,和珅实在做的太过分,数年累计的家财竟然抵得过朝廷十一年的财政收入!

  也正是由于贪污的数目太过骇人听闻,所以,后人才会认为其罪在贪污。事实上,嘉庆与和珅的这一场君臣博弈本就是权力之争。或许是乾隆早有预料,或许是嘉庆早有准备,总之,这场政治变局来的太快,简直快的让人目不暇接!

  乾隆刚刚驾崩翌日,嘉庆便下旨申斥和珅。他在圣旨中说道:“和珅平定白莲教的逆贼既不尽心也不尽力,实在是没有办好先皇交付的差事。”这道圣旨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大有文章,对和珅来说,这道圣旨就是催命符。

  圣旨一发,他和嘉庆的战斗便开始了!

  对和珅来说,如果嘉庆只是搜查他的贪污受贿,那根本就动不了他半根毫毛。因为,和珅的家财都是天下数以万计的官员送上来的,这些官员遍布在大清各地,数目之广根本无法统计。皇帝如果想要彻查贪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难免要遭到牵连。

  面对和珅编织二十载的贪污网络,真想把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查办,不但会人人自危,混乱朝政,而且,也将是他一辈子闹不清、办不完的事情。

  因此,想要扳倒和珅,只能另想名目。

  眼看皇帝无意清查贪腐,大臣们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去。大臣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自然就会拼命向皇帝表忠心。他们所拟的罪状第一条便是申斥和珅办事不力。

  先给他戴了一顶耽搁军情的帽子。

  从古到今,军机大事都是朝廷的要务,任何人耽误不得。而军机一旦延误,无论何人都得军法处置,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军机大臣也没有办法例外。然后,在情急之下,嘉庆想到了一个隐晦的办法,既不说违法的贪,也不说合法的有,而是在二十大罪名涉及财产类罪状中巧妙地选择了一个“藏”字,借以说明和珅巨额财产含有贪污所得因素。

  和珅一看皇帝这是铁了心要把自己除掉,顿时就没了方寸。要知道,他虽然搜刮了大量的财富,可这些都是替乾隆办事的时候克扣下来的。之所以能够大量敛财,也是得到了皇帝的首肯的。乾隆晚年大费国力,喜欢奢靡之风,和珅也是在他的授意下向各省官员催逼钱财。

  嘉庆自然深知其中内情,毕竟他是乾隆最疼爱的儿子。他想要扳倒和珅,但是,却不想引起朝廷动荡。于是,他下令只追查和珅贻误军机,办事不力的罪过,对于贪腐一概不牵连他人,这才稳住了朝中大臣们的心。

  也恰恰是因为他放过了大臣们,和珅才能迅速落马。

  嘉庆四年正月初五,下旨将和珅逮捕下狱。正月初八,下旨搜查和珅和福长安的家。正月十三,嘉庆即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赐死,其手脚之快、下刀之利,令人吃惊。

  尽管如此,他家中的九亿两家财还是让嘉靖发了一大笔横财!由此可见,大清到了嘉庆年间已经乱象丛生,就连皇帝都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大清衰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和珅传》、《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清单一览》、《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