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薛仁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唐盛世威名远扬,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这一切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无比强大的国力基础上,一个王朝想要强盛必须注重军事发展,唐朝就是如此,从开国之初,就涌现出了大批名垂青史的将领。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保证了唐王朝长治久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名将,曾经敌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弃战而逃,他就是薛仁贵,说起薛仁贵,历史上有很多成语都跟他有关,“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说明这个人当时是威名赫赫,只不过现在人很少听闻罢了。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他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不负生平。
公元614年,薛仁贵出于河东薛氏,河东薛氏是汉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在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薛氏先祖就曾被封为千户侯,家族在北魏、北周、隋朝等都做过高官。
然而薛仁贵父亲英年早逝,此后薛家家道中落,少年时期的薛仁贵地位卑微,只能以种田谋生,然而机会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妻子的鼓励下,薛仁贵十分向往军旅生涯,得贵人相助之后应征入伍。
公元644年,唐王朝与高句丽的矛盾一触即发,李世民下令亲征,次年三月,唐军奔赴高句丽战场,双方在辽东摆开阵仗,唐军远道而来初次交锋中郎将刘君邛被敌军围困,一时间陷入困境,就在唐军苦恼的时候,一道白影杀出,薛仁贵单枪匹马一击直中敌将,取其首级悬挂在马上,高句丽士兵人人胆寒不战而退,此战薛仁贵威名远播两军。
唐军步步为营进攻高句丽,到了六月底唐军已经打到腹地,此时高句丽内部发生叛乱,渊盖苏文率30万大军,占据地利与唐军对峙,李世民见状命令部队分头行动,薛仁贵先声夺人,手持银枪带头冲锋,高句丽军队再度见到薛仁贵的风采,举国震动,此战过后高句丽大部分军民纷纷弃城逃走。
薛仁贵的威名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大喜赏赐其大量财物,并且升任为游击将军,安市城之战唐军遇到了硬骨头,守卫异常坚固,唐军大将李绩叫嚣攻下城池之后会血洗百姓,以至于守城军民齐心协力,誓死守卫城池,不巧的是唐军后勤补给告急,李世民无奈只能撤退,不过此战让大唐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回朝之后薛仁贵被提拔为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公元654年,天降暴雨,大水淹了玄武门,天灾突降众多士兵纷纷逃走,薛仁贵大怒登上城楼,向城内呼喊求救,有人将消息传到内宫,高宗李治得以避过灾情,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怎么会委身在一个小小的看门官?必然会有所作为。
很快机会就来了,公元657年,朝廷决定征讨西突厥,薛仁贵听说之后向朝廷上奏“师出无名则展示不利,陛下应该明示敌人所作所为,同样不应该一网打尽,对于那些被迫反击的百姓,应该恩泽广布,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效忠大唐。”
李治听取其意见,同时任命薛仁贵为副将随军出征,公元659年,薛仁贵再度出征高句丽,此战与敌军大队人马在横山相遇,薛仁贵手持弓箭,一箭射杀敌军数十人,无人可挡。
公元666年,渊盖苏文病逝,由其子继承国事,次年唐军大将李绩先拔头筹打下新城,此后乘胜追击一举打下十余座城池,高句丽反应过来之后集结大军围攻李绩,薛仁贵收到消息之后,引兵救援,将高句丽大军从中截断,斩首敌军六万余人,顺利与李绩会师,之后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兵临平壤城下。
围攻六个月之后,平壤被攻陷,高句丽宣告灭亡,此次出征大唐拿下176座城池,42个州县,在高句丽境内设置都护府管辖,封薛仁贵为安东都护,薛仁贵主理高句丽期间,任用贤才、治理盗贼,力排众议选拔高句丽人才,高句丽百姓纷纷称赞,甚至忘了亡国之痛。
公元670年,唐朝出兵对抗吐蕃,薛仁贵担任行军大总管带领郭侍封一同前往,郭侍封也是名将之后,心气极高的郭侍封不甘心久居人下,因此时常违背薛仁贵的命令,当时唐朝大军行至青海湖,薛仁贵整顿兵马,找来部下商议,认为前路艰险,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不过若是行军迅速的话就能出其不意,趁敌人不备迅速扫清战争,因此薛仁贵命令郭侍封断后,自己带领兵马先行前进。
薛仁贵前行斩获敌人无数,掠走牛羊上万头,然而孤军深入,粮草辎重越来越多,恰好吐蕃二十多万大军来袭,薛仁贵几次催促郭孝封前来救援,却迟迟看不到郭的人影,唐军不敌薛仁贵退走,此战过后薛仁贵因过贬为平民。
没多久薛仁贵重新被启用,公元682年,薛仁贵再度征讨突厥,当时敌人问道唐军将领是谁?回答道:“薛仁贵”,突厥人听完之后大惊失色,很多人调转马头逃走,薛仁贵乘胜追击斩杀敌军上万人。
公元683年,薛仁贵去世,死后追封为骁卫大将军,薛仁贵墓地现存于山东济宁,历经战乱早已损坏,现只有一个破落的石坊,石坊由几个大型石块组合而成,两边有一个狮子雕塑,在中间横着一根石柱,上书“重修兖州济宁州名将薛仁贵之墓”,1985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代名将也只能以这种方式被人们祭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