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明朝的太监为什么权力那么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太监,似乎是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备受讨厌的群体,因为他们在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好名声。汉末的十常侍蛊惑皇帝,祸乱朝纲,唐朝的太监不通军事却做了军中监军,指手画脚一阵乱指挥。不过要说到史上太监为祸最烈的朝代,那就不得不提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几个大太监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是出自明朝。而且明朝还专门为太监成立了一个机构,这让太监的权力甚至扩大到朝堂之上,为什么明朝太监的权力会如此之大,而太监又在明朝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首先是洪武开国,马上得天下的朱元璋对太监是不怎么瞧得起的,甚至还明文规定宦官的品阶不得超过四品,立了一块大铁牌,白纸黑字的立在了宫中。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太监或许只能够在宫中兴风作浪,难以影响朝政。但是随着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推翻了侄儿建文帝的统治,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朱棣靖难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宦官的力量,因此就在政治上投桃报李,给了太监比较高的政治待遇。
除了提高太监的地位,明成祖还在文渊阁成立了内阁,一反洪武帝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的措施,实际上后来不管是宦官还是内阁都成长为了明王朝的两大权力机构,这是一场相权恢复的过程。而明朝史上第一个掌握大权的太监,则是英宗时期的王振,不过这时太后严明,三杨更是德高望重,不过随着三杨去了两个,太后也去世,王振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第一步就是把朱元璋那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给摘了下来,堂而皇之的干预政事,明英宗因为和他感情亲近,因此也多加任用。
但是王振这小子实在是没有能力,一个劲地撺掇明英宗亲征,结果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护军将军樊忠大怒,乱军之中一锤敲烂了王振的脑袋:“我为天下除此贼!”虽然王振去世了,但是二十四监的职务没有废除,因此太监一直掌握着权力。而明朝的内阁逐步成长,已经从最开始的参议政事到了披红,能够左右甚至是决定政事。而明朝的二十四监和内阁本来是相互制衡,以保证皇权的稳定,可是随着二十四监权力扩大,甚至把相权和君权都给包进去了。
刘瑾碰上了一个自由皇帝朱厚照,本来谢迁,李东阳几个大臣上书弹劾八虎,结果明武宗反而把几个正直的阁臣给免职。刘瑾和几个太监分别掌管东厂西厂以及司礼监,而最关键的是这时礼部尚书,担任阁臣的焦芳和刘瑾勾结在一起,要知道内阁和二十四监本来是为了相互制衡,现在勾结在一起,对于皇权的威胁自然是可想而知,好在朱厚照毕竟不是昏庸透顶,因此最终还是诛杀了刘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宦官的任用,还是要看皇帝本人。
等到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个文盲皇帝除了做木匠活什么也不知道,全权委任魏忠贤,实际上魏忠贤就成了皇帝,遍地都是生祠。别人叫他九千岁还不满意,以至于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可见魏忠贤篡立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可以说如果不是朱由校死得早,魏忠贤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因为朱由校是不懂得清楚宦官的。那等到崇祯帝上位清楚了魏忠贤,宦官历史总该结束了吧?而崇祯帝因为对文人失望,反而继续任用宦官,结果太监高起潜外出监军,害的卢象升战死沙场。而史上也有冯保这样配合张居正改革的太监,所以也不能说明朝灭亡是二十四监的错,只能说所托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