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娶过匈奴女人为什么匈奴要这样对俘虏

日期:2023-11-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娶过匈奴女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古代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而战争的结局,往往以战争双方彼此融合而结束。从黄帝、蚩尤之间的大战,尧舜禹征伐三苗,到商朝对诸夷的征讨,周朝对戎狄的战争,无不诉说着华夏早期艰难的奋斗史。

  随着祖辈们的征伐,中原周边成了夏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自称)的天下,异族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塞外,主要有匈奴、楼烦、东胡。异族间也没有严格区分,例如匈奴征服一部分东胡,被征服的东胡自然就成了匈奴。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也有了一统的趋势,直到汉高祖刘邦立国后,草原上也形成了一统的匈奴帝国。白登之围,是双方的第一次交锋,匈奴暂时占据上风。当初赵、燕二国各自凭着本国势力,就能挡住匈奴(胡人),为何占有天下的刘邦,却输给了匈奴?

  白登之围有各种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刘邦轻敌,他所率领的部队与主力离得太远,而一统草原的匈奴,不仅有人数的优势,骑兵对汉军步卒,有着一定的克制。一万骑兵,与五万、十万骑兵根本无法相比。若让汉朝大军有所准备,匈奴不一定能占了便宜。匈奴想跑,汉军步卒也无可奈何,毕竟人跑不过马。

  匈奴的优势在于全民皆兵来去无踪,汉军追不上、找不到,这仗怎么打?晁错曾说:一汉顶五胡。这是在汉、匈奴以短刃交战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比。汉人能依靠装备的优势,对付五个匈奴。若换成骑射比试,汉朝落在绝对的下风。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汉朝最初的几任皇帝,都想着消灭匈奴,可战争哪有这么简单。匈奴对汉朝的先进文化、制度、科技水平,无不垂涎三尺,对中原的繁华也窥伺良久。我们看待匈奴与汉朝的问题,首先要明白匈奴对汉朝是威胁、是隐患,但汉朝对匈奴是机遇。

  汉朝的文明程度,比匈奴高太多了。两种不对等的文明,低等野蛮的一方或以暴力消灭对方,或被其融合,双方合二为一。匈奴既然没有消灭汉朝的实力,他们便会向汉朝学习,以缩短双方的差距。

  张骞出使西域,曾被匈奴俘虏,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几年,不仅有个匈奴妻子,还生了个儿子。张骞肩负联络西域诸国,共同讨伐匈奴的重任,被匈奴抓住后,也无计可施,只能任凭匈奴安排。

  汉朝文人、高官向来是匈奴的紧缺货,自不会放过。抓住张骞后不久,匈奴便让他娶一个匈奴女人,《汉书》记载的是匈奴“予妻”,恐怕出于匈奴强迫,张骞不可能拒绝匈奴,因为这个女人既是笼络,也是监视。若张骞身边没有这个匈奴女人,匈奴是不会让他自由活动的。张骞始终想着自己的任务,总是寻求逃脱的时机,可茫茫草原,他往哪里逃?他只能与匈奴虚以为蛇,这一等就是十来年。

  《汉书·张骞传》: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苏武的经历与张骞类似,不过他的使命是出使匈奴。苏武到达匈奴后,受到匈奴内乱的波及,被匈奴单于怨恨。苏武为了不失汉节,本打算自杀,被匈奴救了回来。单于将苏武流放贝尔加湖牧羊,放言直到公羊产子才允许他回来。

  哪怕匈奴流放了苏武,一样同意娶匈奴女子为妻,与张骞一样,也生了个儿子,还有名字流传下来,名叫苏通国。苏武娶匈奴女子,更多的出于对环境的妥协,而非强迫。苏武连死都不怕,匈奴还能强迫对方娶匈奴女子?面临残酷的环境,苏武也不得不找一个生活上的伴侣,陪着自己一起渡过难关,等着回到汉朝的那一天!

  李广的孙子李陵被俘后,匈奴单于不仅没有杀害李陵,还将公主许配给他,最后李陵亦在匈奴王庭里做了官。苏武被囚的时候,李陵还当过匈奴的说客,妄图劝降苏武。苏武斩钉截铁地回答李陵:你要不杀了我,要不停止劝降,我绝不会投降匈奴。

  李陵娶匈奴公主,也是逼不得已,毕竟汉武帝将李陵家人杀光,他回不去汉朝,只能在匈奴存活。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娶个匈奴公主比起生存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张骞、苏武、李陵这三人,都是匈奴俘虏,反而都得匈奴的看重,允许对方娶匈奴女子,根本原因无非是想强大自身罢了。汉朝比匈奴强,强在制度与科技,这些东西只有汉人才能带给匈奴。而张骞、苏武、李陵三人都是汉朝的精英,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他们投降后,背后的含义,远远强于普通人。

  封建时代,人口和土地是最大的财富,匈奴不需要土地,但对人口有着无尽的需求。若匈奴想要从汉朝获得人口,除掠夺外,便是树立一些典型人物,让汉朝老百姓主动投奔,李陵、张骞等人就是那个标杆。

  《汉书·匈奴传》中,有这方面的记载,称“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甚至有“闻匈奴中乐”的说法。至少汉朝边境的人投奔匈奴,没准也能娶上媳妇呢。

  匈奴的做法,与现代某些国家不也相同吗?不少人贪图对方带来的优渥条件,离开自己的祖国,人向往美好生活,本没什么好指责的。不过,人与人最怕对比,相比现在某些人的做法,张骞、苏武哪怕再艰难困苦,一颗爱国心,不曾因为环境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