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的后妃生育情况怎么样母凭子贵的影响很大吗

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传统社会中,在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下,生儿育女是最重要一项的妇职。特别在宫廷之中,为了使皇室血统延续下去,视多子为多福,鼓励后妃生育。太祖有二十六子十女,惠帝有两子,成祖有四子五女,仁宗十子七女,宣宗二子三女。特别是洪武朝,朱元捧的四十多位子女,分别由多位后妃多生。在洪武朝,必须生育皇子才有资格晋升为妃,李氏、葛氏、刘氏母凭子贵晋升为妃。而诸子女的地位也因其母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皇后所生皇子皇女地位尊于其他妃嫔。此外,母妃有宠者,皇子和皇女的地位也要优于其他妃嫔,这种情况就是子凭母贵。朱元璋后妃众多,现在可考的就达二十二名之多,而朱元璋的子女也繁盛,是明朝皇帝中子女最多的。

  其中承宠最早的有马皇后、李淑妃、孙贵妃、郭惠妃,其中郭惠妃所生育子女最多,共生育五位皇子皇女。明太祖晚年宠爱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她们因生皇子而封妃。建文帝有皇子两人,太子朱文奎、少子朱文圭均为马皇后所生成祖朝,徐皇后生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胞、赵王朱高燃、永安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即便是承宠的王贵妃、权氏也没生下子女。朱棣幼女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左右,之后再无子女出生。朱棣的身体状况可能出现了状况。

  明仁朝,皇后张氏生皇太子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増、嘉兴公主;李贤妃生郑王朱瞻垵、蕲王朱瞻根、淮王朱瞻塽、真定公主;郭贵妃生滕王朱瞻培、梁王朱瞻堆、卫王朱瞻诞;张顺妃生荆王朱瞻垌。另外,庆都公主、清河公主、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庆公主生母不详。宣宗子嗣并不算多,仅二子三女。其中孙皇后“生”皇太子朱祁镇、常德公主,废后胡氏生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吴贤妃生鄉王(即景帝)朱祁钰。传统社会中帝王广置后宫,除了满足帝王的淫欲之外,更重要的是绵延子嗣。因此,生儿育女是后宫女子获得晋封的捷径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母凭子贵。

  而另一方面,皇子皇女的地位也与他们生母的地位和获宠情况息息相关。朱元瑋后妃中,除崔惠妃、永贵妃、汪贵妃,翁妃之外,全部生育了皇子皇女。崔惠妃本身生平无考,仅仅是根据溢号而推测此人的存在性,而且惠妃之号很可能是狗葬太祖后追赠。众所周知,朱元璋对孙贵妃的宠爱,甚至不惜在她死后改变丧制,孙贵妃和郑安妃无子而获封妃很可能与两妃受宠有关。两位妃子都是建国之前或者建国之初就侍奉朱元璋的,她们很可能在洪武初年就获封,至洪武十七年册封李淑妃时。

  还有一些妃子是生育皇子或皇女之后,由于其子女地位尊崇而册为妃。洪武朝的李淑妃便是一例,李淑妃是最早侍奉朱元璋侍妾之一。李淑妃至少生育了懿文太子、秦王、晋王三位皇子。李淑妃也许并不受宠,也许早早就已失宠。比李淑妃稍晚入侍的孙氏早在建国之初就被册为贵妃,列众妃之上,而生育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的李淑妃直至洪武十七年马皇后服除才被册为淑妃,摄六宫事。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淑妃因为皇太子生母的身份而接替马皇后管理六宫,这就是典型的母凭子贵。明宣宗后宫中争斗比较激烈,生育子嗣则是宫斗中的重要妹码。明宣宗即位后,立胡氏为皇后,不过她并未得宠,宣宗专宠于美艳的孙贵妃。加之胡氏未生育皇子,而孙贵妃则私下里将宫人所生的皇子作为自己所生,不久该皇子被立为太子,孙氏自然而然的以太子的“生母”的身份代替胡氏成为中宫皇后。

  还有一些生育皇子的妃娱虽然未能代替中宫,但地位也随着所生皇子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宣宗吴氏因生皇子朱祁钮而被册为贤妃。朱祁钱登基后吴氏被尊为皇太后。在皇位的传承上,传统社会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正宫皇后所生的皇子皇女地位高于其他子女。明太祖没有嫡子,马皇后仅生育宁国、安庆两公主。诸子中最宠爱太子朱标,朱标去世后,立朱标次子为皇太孙。朱元瑋对朱标的宠爱,并不源于生母李淑妃,而是源于朱标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和他仁厚的性格。皇六子朱桢生母为胡充妃,他出生之际之值其母专宠之时,他刚出生,朱元障大喜之下许诺以楚封之。朱元璋虽然对待妃娱残暴,但对于子女非常慈爱,除了早输的子女,即便是有罪妃嫔所生的皇子均封亲王、诸女均下嫁功臣子。

  被迫害致死的郭宁妃、胡充妃、葛丽妃之子也没有受到其母的牵连。整个洪武朝子凭母贵的情况不显著。只是太祖最幼女、王美人所生宝庆公主,靖难之役后由成祖徐皇后抚养。除此之外,马皇后所生的宁国公主、安庆公主,孙贵妃所生的永嘉公主、汝阳公主,无论婚嫁和赏赐均无异。成祖四子中唯一没有参与争储位的就是庶出的朱高燧。最后朱棣延续了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为汉王、三子为赵王。朱高煦和朱高燧敢规觎太子之位,这大概与他们嫡出的身份,底气十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