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死的真的很冤吗 看看他说的话就知道了

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自古以来,忠臣良相都给人刚正不阿,绝不向权贵低头的印象,然而,忠诚贤良会不会说大话?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忠臣说话轻浮断送性命的故事。

  提起袁崇焕,我们都会想到当初这位大将军带领明朝军队炮轰努尔哈赤,将其击伤,十分威武。可这位大将军有个毛病,那就是说话没谱,用句古话来说,那就是“孟浪”,也就是讲话轻浮,不着边际。这个毛病不仅害了他自己,还将明朝逼向了末路。

  崇祯皇帝第一次面见袁崇焕,是在除掉魏忠贤一干奸党之后,由于佞臣已除,袁崇焕得到重用,朱由检和满朝文武都对他寄予厚望。

  在二人会面谈到辽东事宜之时,袁崇焕说道:“倘若陛下能赐我便宜行事的权力,五年内即可平复辽东战乱。”

  这句话出口,袁崇换的意图就很明显了,显然是想向皇帝索要辽东战场的统兵大权。当然了,袁崇焕也提出了五年平乱的对等条件。可是,袁崇焕真的有实力平定前几任兵部尚书都无法平定的战乱吗?

  在崇祯皇帝临时退朝中场休息的时候,兵科官员许誉卿就请教袁崇焕,大体意思就是:你老袁说五年平定战乱,具体怎么实施?

  你猜袁崇焕怎么回答的?“聊慰上意”。

  合着袁崇焕这是在吹牛啊,根本没谱的事讲出来,那可是欺君之罪,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袁崇焕这时也反映过来,自己牛皮吹大了,但是,在皇上面前泼出去的水又怎么能收回来?

  于是,等到崇祯回来,一干人等继续探讨平乱的各项事宜,从钱粮到兵马,崇祯的确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便宜。他巴不得有人平定战乱,袁崇焕的要求自然都满足,再赐一柄尚方宝剑,催着赶着赶快去履行许下的诺言——五年平乱。

  袁崇焕一番大话引来的苦果,只能自己承受。

  满族人积蓄了多年的实力,在萨尔浒大战后养精蓄锐,气势无与伦比。当时辽东的战事,明朝十分被动,袁崇焕这五年要做的,不只是攻守反转,更得一举歼灭满洲军事力量收复失地,其中难度堪比登天。虽说,袁崇焕曾炮击努尔哈赤,大涨明军威势,但是,这毕竟只是诸多战役中的一角,并不能逆转大局。

  辽东大将毛文龙当时主张明军应当侧重于防守,否定了袁崇焕激进的策略,原本在心里咬定要破釜沉舟的袁崇焕十分恼火,当即下令斩了毛文龙,都这时候了袁崇焕自然不希望帐下大将心里打其他主意。这时的袁崇焕把赌注都压在了进攻上。

  并且,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但是,岛上的人没有主帅,人心背离,难以使用,而后会导致叛离。袁崇焕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

  皇帝朱由检对兵员减少军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虑,但是,一看是袁崇焕奏请的,也就答应了他。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有些不相信袁崇焕了。

  此时,他又犯了老毛病,夸下海口道:“我要是不能平定辽东,我愿意拿着皇上赐我的尚方宝剑自刎!”

  袁崇焕左等右等,始终没找到良机能与满清主力决战,这时候皇太极出其不意,绕道直取内地,袁崇焕只得带兵回防阻击皇太极军队,结果大败,皇太极一路攻向北京城。

  这时候,袁崇焕犯了个大错,他并没有主动阻拦皇太极,而是尾随在皇太极部队后面,眼瞅着满洲士兵打下北京周边县城。再者说,袁崇焕还将自己部下主力全部驻扎在北京城外,摆明了要跟皇太极在京城决战。

  此时,京城里的局势更为紧张,袁崇焕此举,无异于将大明满朝上下的安危置于战火。在军事上袁崇焕可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在政治上这个举动在外人看来就是居心叵测,没安好心。

  皇太极极为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细节,立即散播关于袁崇焕谋反投敌的谣言,说:袁崇焕跟自己有秘约,引满洲军队入关直取北京。这一“阴谋论”的爆发直接将袁崇焕置于死地,崇祯皇帝随即召见袁崇焕,直接将其打入大狱,并将恐慌和愤怒纷纷发泄到袁崇焕的身上。

  并且,在这个时候,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可以说,在袁崇焕被捕,大明朝直接被判了死刑。

  何出此言?

  因为袁崇焕的部下已经是大明朝仅剩的精兵,而袁崇焕治军有方,这些精兵只有他能够妥善调度。没了袁崇焕,这支部队就是群龙无首,其余两员大将又相互怄气,其中一名甚至干脆撂挑子撤兵,导致军心大乱,根本无法与皇太极交战。

  自此,明朝最后的屏障也失去了作用,所以,失败已成定局。

  现代人很多都说崇祯错杀袁崇焕,实际上,袁崇焕的经历统统源于自己当初没走脑子说的一句没谱的大话——“五年平乱”。就是这句大话,使袁崇焕破釜沉舟被迫征讨满洲,最终在舆论、阴谋、压迫中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其中,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