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康熙六十一年,“千古一帝”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以后,整顿吏治、改善民生、改革财政,创立密折制度和秘密立储制度,首创军机处,为大清朝的民生吏治殚精竭虑,得以让康熙晚年暂停的“康乾盛世”继续推进,为清朝鼎盛打下坚定基础,为历史上少见的“勤政帝王”。可是,就这样一位为大清朝死而后已的英明帝王竟被冠以矫诏、弑君篡逆的罪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无论从康熙皇帝晚年的种种迹象还是现存的史料记载、康熙皇帝遗诏的现世,都表明雍正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是合法继承了大清皇位。那么野史传闻、甚至是专家学说研究为何对于雍正皇帝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抱有怀疑态度,甚至笃定他的篡位事实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胤禛的继位属于“爆冷门”,被怀疑即位合法性属情理之中。
在“九王夺嫡”的几派中,胤禛的“四爷党”基本属于最没有竞争实力的一派,生母地位不高,自己本身非长非嫡,就连自己唯一的亲兄弟皇十四子胤禵也是背离自己,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对手胤禩一边,专门与自己作对。所以,胤禛采取了迂回战略,表面潜心佛法,远离争斗,一心想着侍奉父皇,用真情感化康熙皇帝;背地里,胤禛积极培养自己的党派势力、将康熙皇帝交派的事情完成的漂亮规矩。胤禛的表现让所有人都以为胤禛并没有夺嫡之心,对其失去戒心并千方百计想要将其拉入自己的党派。
“九王夺嫡”人物表
再加上,皇十四子胤禵在康熙四十七年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王,在众人眼里,康熙皇帝最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已经明确了,那就是手握重权、备受康熙皇帝倚重的胤禵。在康熙晚年,胤禵继位的呼声远远超过其四哥胤禛,所以当大家不得不接受胤禛继位为帝的同时,心中充满了对胤禛继位合法性的怀疑,而且九门提督隆科多只宣读满文遗诏而不宣读汉文遗诏的做法让原本就心存疑惑、夺嫡失败而气急败坏的皇子们更是倍加怀疑。
2、康熙皇帝驾崩以后,胤禛的过激做法,几乎坐实了众人的疑惑。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奉命前往畅春园侍奉病重的康熙皇帝。五日以后,康熙皇帝的众皇子奉命前往畅春园,等待康熙皇帝圣旨。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宣读完康熙皇帝遗诏以后,皇四子胤禛立马命令自己的心腹皇七子胤祐领兵守卫畅春园;皇十六子胤禄肃清宫禁;皇十三子胤祥立即接管丰台大营军权;并将大行皇帝遗体,秘密运回紫禁城。回到紫禁城以后,胤禛立即下令关闭京城九门,秘不发丧,实行京城戒严。另外,他命陕甘总督年羹尧派兵毕竟胤禵西北大军驻军附近,并立即停止胤禵大军的粮草供应。
经过“九王夺嫡”残酷争斗的雍正皇帝初一继位肯定会最大程度的保证皇位的平稳过渡,但是其安排权力接管速度之快、接管军队守卫之周密让人不免有所怀疑他是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对于胤禵的西北大军防范之严、用力过猛更是让人怀疑胤禛是不是因为夺走了胤禵的皇位而担心胤禵会铤而走险、拥兵自重呢!面对当时的复杂局面,任何皇位夺嫡成功都会进行的接管权力安排,到了雍正皇帝身上就被冠以心虚、胆怯的做法,也算是雍正皇帝的悲哀了。
3、雍正继位以后的种种做法得罪了政敌、书生、既得利益阶层等能够书写历史的人。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支持者众多的皇八子胤禩、拥兵自重的皇十四子胤禵再加上处处针锋相对、冷嘲热讽的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让原本就很复杂的政治局面变得更加不平稳。立志将大清王朝建设成为一个民富国强、海清河晏的盛世王朝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允许这种局面的持续,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把控皇权。所以,雍正皇帝痛下杀手,冷血处理了自己的政敌们。雍正皇帝的做法彻底得罪了自己的政敌们,将雍正皇帝的形象彻底抹黑,并大肆宣扬。
另外,为了彻底改善康熙晚年出现的官吏贪腐、朝政腐化、财政紧张的局面,雍正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吏治整顿和财政改革,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火耗归公”等等有利于民生生计而严重损害士绅等既得利益阶层的改革措施。虽然底层百姓得到了改革措施的好处,但历史并不是这些来百姓书写的,而是那些让雍正皇帝得罪的那些书生、士绅、贵族们书写的。在他们的书中、笔下,侵害了自己利益的雍正皇帝会有何种呈现就可想而知了。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结束了自己殚精竭虑、朝乾夕惕的王朝统治,带走了所有人的误解和抹黑。作为清朝最是勤政的帝王,雍正皇帝对于清朝的贡献甚于开国、拓疆,他应该站在高处而不是被人诬陷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