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北方诸省: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

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通过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的记载,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来看到明朝末期中国人的生活。在他的记载中,明朝北方诸省尤其是北京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北方逐渐失去中心的作用,且经济普遍不如南方。

  明末的北方省只有六个,分别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北京和辽东。

  河南在影响力上仍然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但是这个中心正在没落,给曾德昭唯一留下的印象是水果很便宜,而且质量上等。

 

  陕西在明末已经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省份,盛产小麦、大麦、玉米、羊毛和麝香。虽然缺水,但是陕西仍然以河流闻名,这是因为河流中的砂金含量丰富,因为当时明朝明令禁止民间开采金矿,所以形形色色的人去陕西淘金,形成了中国版的狂野西部。陕西还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汇集地, 这让陕西在北方是最早兴盛起来的省份,但是阿拉伯和西域地区的环境恶劣且匪盗众多,让这条丝绸之路变得岌岌可危,远没有南方沿海省份兴盛。(甘肃当时并入陕西)

 

  山西因为多山且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且主要以玉米为主,不过山西盛产葡萄,可以用葡萄酿酒。山西还是最早利用地热资源的地区,利用“火井”上开的小口就足够日常生活做饭用。另外在明末山西煤的使用已经很普遍,比起欧洲产的煤,山西煤不仅煤块大,还易于燃烧,火力持久。

  

  山东在明末是全国最糟糕的省份,齐鲁大地连年遭灾,尤其是蝗灾最为严重,让山东遍地是饥荒。在1616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价钱还没有一条狗贵。由于当时山东的主业是畜牧业,因此经济很不发达,远比不上其他省份。

 

  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在实质上首先是一个军事中心,然后才是政治中心,曾德昭评价北京人“不如一般北方人机敏,但是更善于劳作和打仗”。当时的北京没有南京的气派,地方也没有南京大,但是人口并不少,人口官员和官兵居多。北京不像南方乘轿子,北方官员是必须骑马的,可笑的是很多文官骑术不行,必须得在两边配随从防止他们从马上摔下来。

  北京的天气寒冷,比同纬度的欧洲要冷的多,所以冬天水面冻的很结实,即使是马车都能安全的在上面通过(现在的北京应该远没有以前冷)。当时北京的火炕技术发达,曾德昭认为中国的取暖设施比欧洲好的多,消耗原料少,寒冷的冬天也能保证屋里温暖如春,甚至可以让树木提早开花。

  

  辽东是明朝的极北之地最知名的特产便是人参,人参的价钱是它重量两倍的银子。辽东也是明长城的所在地,但是曾德昭认为明长城名不副实,尽管它长达900英里,但是防御能力有限,起不到阻止蒙古人进攻的作用,并且明末的时候长城已经被东北的各民族毁坏的差不多了,长城更像是一座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