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太监原称“宦官”,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
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
宦官因为权势膨胀,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通通戴上了“太监”这顶高帽子。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
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和古人的世俗用语中,太监还有许多别的称呼,粗略地算了一下,也有几十种之多,现在以最为常见的称呼简单介绍之。
寺人:原指商、周二朝宫廷内使用的近侍小臣。后来专指经过阉割的宦官,“寺”音同“侍”。故称为寺人,寺人是早期宦官的称谓,西周春秋之时已见于文献,而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所以,不能将“寺人”和“僧人混为一谈。
宦官:又称宦者,为战国以后对阉人的专门称呼。秦汉至清朝以前的官方文书中,宦官、宦者是常用的正规称呼。
阉人:又称阉官、阉尹、奄人、奄官等。男人去势曰阉。势指的是人和动物的睾丸。阉本作奄。“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在《周礼》中记载,奄人一般承担看门的任务,所以在“奄”字上加一个“门”为“阉”。
腐人:又称腐夫,即阉人的意思。腐人由腐刑而得名,腐刑即宫刑。“宫刑,其创腐臭,故曰腐也。”《汉书》中又有一说:“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能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
中官:又称中人、中臣、中使、内官、内臣、内监等。宦官多在宫中或内廷服役,这是相对与外朝而言,因此多以“中”、“内”之名冠之。宦官充使称中使,权势宦官称为中贵。
貂珰:貂、珰皆为汉朝宦官佩戴的饰物。貂,即以貂尾为冠饰,珰指的是冠首金属器物。“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任宦官,右貂左珰。”(《汉公仪》),后代据此以“貂珰”为宦官的别称、代称。
此外,宦官还有一些其他称呼,通常是这样的,一是宦官的上述主要称谓分别组合和演化,如“宦寺”、“阉寺”、“貂寺”、“妇寺”、“中珰”、“内珰”、“阉宦”、“内使”、“宫监”等等。
还有一种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其一尊称如“公公”、“老爷”;其二鄙称“宦竖”、“阉竖”、“内竖”;其三专指阉割了生殖器官,如“刑人”、“刑余”、“净身”;其四是以宦官的职务来称呼,如“黄门”,因汉朝皆以宦官充任黄门令、中黄门、小黄门等职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