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573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陈,发动了南朝260余年历史上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当时皇帝陈宣帝的年号是太建,故称太建北伐。
一、陈朝的战略目标十分有限
自东晋南渡以来,北伐始终是南朝一个顶级战略任务。凡是有作为的南朝君主,无不想借北伐拓地树威。计其数,大概有祖逖317年北伐后赵,庾亮339年北伐后赵,禇裒(póu)349年北伐后赵,殷浩353年北伐前秦,谢万359年北伐前燕,桓温北伐前燕、前秦(354、356、369年三次出击),谢玄383年北伐前秦,刘裕409年北伐南燕、后秦,元嘉北伐(430、450年、452年三次出击),505年萧宏北伐元魏,529年陈庆之北伐元魏,547年萧渊明北伐东魏,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即573年陈朝发动的太建北伐。
陈宣帝
南朝北伐,从目的上看,都是为了恢复旧土,东晋时举的是收复旧土的旗号,也就是夺回西晋时的版图;宋文帝以后历次北伐,只为夺取刘裕开国时所占的河南地,对关中河北事实上已无力染指;梁朝北伐的意图进一步缩小化,只为在淮河沿线与北魏争衡,战场多在寿阳、钟离一线。到了陈朝,江北之地尽失,陈朝北伐的现实意义,不过是夺取淮河以南的土地,巩固大江沿线的国防形势。
从北伐时机上看,南朝几乎都是选择北朝内乱,或者其他国家呈友军关系时。陈朝亦然。北齐政局紊乱,自杀大将,内部力量极大削弱;北周世代与北齐相攻,志在灭之,现在主动结盟,这是强有力的外援;再加上陈朝十几年积蓄国力,内部异己势力全部削平,北伐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
573年,陈太建五年三月壬午,陈宣帝下诏,以侍中、镇南将军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调集10万大军,出师北伐。
陈军共分四路出击,中路吴明彻率主力渡江攻秦郡,西路黄法氍(qú)自采石过江,西攻历阳,东路吴兴太守徐敬成(老将徐度之子)率偏师渡江,攻广陵。这三路部队全是建康大军,另外,西阳太守周炅同步从西阳、武昌一带策应主力,进攻北齐罗州(今湖北蕲春北)
太建北伐形势图
二、陈军进展顺利
北齐对江北州郡的控制并不十分严密,军队力量配置较弱,加之齐人对淮南江北之地很不重视,认为这只是意外得来的边鄙之地,统治十分残暴,科敛极其严重。可以说北齐把江淮间豪强和平民全部得罪完了,民心所向可想而知。陈军过江后连战连捷,诸州郡士民终于盼来救星,或是应声归附,或是杀北齐守令而降。
吴明彻大军过江,沿滁河入六合,猛将程文季(老将程灵洗之子)率水师直逼州城。先前齐人在城外河口竖上大木栅,以防备陈人水军。程文季率兵拔掉木栅,扫清障碍,进至州城下。由于城州坚固,一时不能得手。
陈军渡江的消息传到邺城,北齐立即举行朝议商量对策。以散骑常侍王纮为首的众多朝臣反对出兵救淮南,理由是自宜阳汾北之战以来,大军屡屡失利,如果现在重兵战于南方,恐怕突厥和周人再度兴兵入寇,恐怕会有更大的失利。重西北轻东南一向是北齐的国策,高洋时代国力鼎盛尚且不能南北两面同时用兵,此时国力下滑,与北周分庭抗礼的同时无力南下与陈军开战。但后主并未同意王纮的建议,派尉破胡与高景安两路大军数万人,分别救援秦郡和历阳。
当年高洋即位后整军,京师和晋阳的主力骑兵以鲜卑为主,兵员选拔标准非常苛刻,选中者无不是勇力绝人以一敌百,称之为“百保鲜卑”;汉人中的健儿,拣选后作为戍兵分配到沿边诸镇,称之为“勇士”。尉破胡与长孙洪略两将带来的部队装备比较精良,人员多以鲜卑为主,应当绝大多数来自邺城,其先锋有“大力”“犀角”“苍头”等各种队别,无不是身高力大的敢死之士。原梁朝降将王琳因为熟悉南方情况,随尉破胡南征,他建议说,陈军轻锐,不宜上来就与之决战,应当以长策制之。尉破胡不听,率军直扑秦郡。
北朝士兵
陈军与北齐军的遭遇战首先在秦郡城外打响,北齐军初来乍到,士气正锐,两军一交,大力、苍头、犀角等鲜卑精兵奋勇向前,杀得陈军连连后退。一名来自西域的胡人善射,箭无虚发,连连射到陈军,陈军士卒甚是忌惮。吴明彻见迟迟打不开局面,便对部下勇将萧摩诃说:“如果杀了那个善射的胡人,敌军肯定为之夺气。”萧摩诃让人到阵前指认西域胡,然后饮了吴明彻赐的酒,翻身上马,单人独骑去冲敌阵。
萧摩诃13岁时便在其姑夫蔡路养处从军,侯景之乱时蔡路养与陈霸先为敌,萧摩诃单骑出战,陈霸先军中莫有敢当者。后来蔡路养兵败,萧摩诃归降侯安都,从此成为陈军中头号敢冲阵的勇将。
北齐阵上西域胡见萧摩诃冲过来,也挺身出阵十余步,要射杀这名敢于犯阵的陈将。他抬手正要开弓,说时迟那里快,萧摩诃一边策马急驰,一边掷出一柄铣鋧(不详其为何物,《通鉴》胡注说是小凿),正中西域胡额头,应手而死。齐军中10多名“大力”士兵出战来杀萧摩诃,萧摩诃左挡右刺,斩杀数人。这副场景很像后世演义中描述大将单挑定胜负的画面,陈军被萧摩诃勇悍绝伦的表现所鼓舞,大呼合战,将齐军击溃,尉破胡与王琳狼狈而逃,长孙洪略阵亡。吴明彻乘胜进攻秦郡城,经此一战,齐人胆寒,秦郡城迅速崩溃,遂为陈军收复。
三、分进合击
吴明彻率军乘胜北进,攻克泾州(今安徽天长),直迫淮河一线。北齐败军向寿阳方向逃窜,吴明彻分遣数路偏师,分头攻打盱眙、钟离(今安徽凤阳)两个要点,自率主力穷追北齐败军。为防王琳等人逃到淮北,吴明彻不惜绕路,先北渡淮河打下仁州(今安徽固镇),遮断寿阳北逃的通路,然后调头向西,拿下寿阳西面的硖石口(在今安徽凤台),将寿阳城牢牢围在口袋中。
西路陈军渡过长江,进围历阳。北齐历阳王高景安援军来到历阳以西的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黄法氍分遣部将任忠、鲁广达迎击高景安,将其击溃,阵斩北齐敷城王张元范,随后乘胜逐北,拿下濡须河上重要关隘东关(今安徽巢县)。黄法氍猛攻历阳城,以拍竿猛击城墙,齐军抵挡不住,投降陈军。随后诸军高歌猛进,相继攻破合肥、庐江、南谯州(今安徽滁县)。
合肥城(网络配图)
东路陈军以水军为主,沿长江北出运河,过广陵而北,淮泗之间豪强纷纷响应陈军,运河沿线诸城不敢出战,多有弃城而降者。由于淮泗间水网纵横,利水军而不利步军,加之北齐主力都在淮西,徐敬成得以率军一直沿泗水北进,连克淮阴(今江苏清江)、山阳(今江苏淮安)、盐城、沭阳等地,兵威直逼下邳。
西线战场,陈军周炅击败北齐陆骞,尽取江北巴州(今湖北鄂州)、罗州(今湖北蕲春)等江北诸城,樊毅部越过大别山,攻下楚子城(今河南息县),西路军黄法氍部与之配合,包举淮河上游。
至573年9月,除了齐昌、霍州等为数不多的州郡,陈军北伐夺取淮河以南大部土地,西至于周,东至于海,沿淮要塞,只剩寿阳尚在北齐手中。
四、大战寿阳
短短4个月时间,北齐尽失淮南之地,朝野极其震恐。在源文宗和赵彦深的坚持下,北齐任命自秦郡败回彭城的王琳再回淮南,任其在江淮招募士卒,以抗陈军。
王琳原是梁将,与陈武帝矛盾极深。他在南方兵败后投降北齐,一直汲汲于南伐陈朝。无奈北齐扬州方面负责人卢潜坚决贯彻重西北轻东南的国策,南伐之事被压制下来。
早在陈军渡江之初,北齐大司徒赵彦深便与源文宗商量应对陈军之策,源文宗提议让王琳主持淮南防务,他是江淮间人,名声早著,许多旧将散在江淮,必能有效应对南朝的北伐。无奈当时后主信不过王琳,仍以鲜卑将领统军。直到淮南大部陷落,后主方才同意以王琳为主将守寿阳。
王琳受命后紧急驰赴寿阳。此时形势大坏,陈军吴明彻的主力遮断寿阳北面的通路,西线樊毅所部沿淮河东下,掐住颍口,阻断河南方向的通路。寿阳陷入四面包围,已成死地。
淮河今貌
573年7月,吴明彻尾追王琳而来,乘其新入寿阳防守未固,指挥大军一举攻克寿阳外城,王琳无法抵挡,率军退入内城固守。
当年王琳在南朝时,曾与陈军交过手,郢州一战生擒吴明彻,如今却被手下败将团团围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命运莫测,当真教人无法可想。吴明彻令大军堰淝河灌寿阳城,城中遍地大水,引发传染病,士卒死者十之六七。北齐闻讯遣皮景和率兵数万南下救援,皮景和畏敌如虎,不敢渡淮,在寿阳30里外屯扎。
陈军诸将恐怕前有坚城,后有援军,请求吴明彻决断怎么办。吴明彻说,兵贵神速,皮景和不敢前进,肯定是害怕我军。于是决计先不管皮景和,全力猛攻寿阳城。吴明彻亲着甲胄到城下督战,陈军大受鼓舞,四面攻城,终于打破城池,生俘王琳、卢潜、王贵显、可朱浑道裕、李騊駼等人,吴明彻派兵押送回建康。
皮景和在严令催促下渡淮,听说寿阳已陷,再前进已没有意义,便迅速北撤。途中在寿阳西北苍陵,遭到猛将萧摩诃的截击,皮景和尽弃驼马辎重轻装北逃。
陈军中有不少王琳的旧将,昔日王琳驭下有恩,交情甚好,现在虽身陷缧绁,来探望慰问的旧将仍然不少,大家回忆旧情,相顾歔欷,不少人找吴明彻请免王琳一死。昔日枭雄困羁笼中仍有这么大号召力,吴明彻心惊胆战,生怕王琳酿成变乱,便令人追斩王琳于寿阳城东二十里处,首级送到建康示众。寿阳民众闻者莫不流涕,一个老叟不畏吴明彻责罚,带着酒脯来祭奠王琳,大哭尽哀,收起王琳的血,藏于怀中而去。王琳故吏仓曹参军朱玚向当朝用事的尚书仆射徐陵求情,得以将王琳首级带到寿阳八公山下葬,前来会葬者的老部下达数千人。后来朱玚偷偷逃到北齐,向齐主请命了结王琳身后之事,扬州人茅知胜等5人把王琳的灵柩送到邺城,北齐便追赠王琳为忠武王,以礼下葬,王琳的长子王敬承袭了王爵。吴明彻心理上也受到很大影响,经常梦到王琳向他索要首级。
寿阳大捷是为太建北伐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从此淮南再无北齐军事存在。陈宣帝极为振奋,他一面重新调配力量,加强对已占领区域的消化。一面对北伐将帅大加封赏,陈宣帝派使者到寿阳亲自册封,授吴明彻豫州刺史,进号车骑大将军,寿阳城南二十万人集结面听皇帝诏命,主帅荣宠,三军振奋。黄法氍授合州刺史,进号征西大将军。
五、再度北进
当年年底,陈军主力再度北进,以淮泗为主攻方向,仍采用分击合击的策略,西路黄法氍以绝对优势兵力扫荡齐昌、霍州等地,中路吴明彻率军过淮河,向东北进攻,扫荡淮河沿线几座仍在负隅顽抗的城池。东路军仍然凭借水路便利,沿泗、沭、沂等水系北进,先后拿下朐山(今江苏灌云)、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北徐州(今山东临沂),形成对重镇彭城的战略夹击之势。
574年,陈军诸部的攻势缓慢下来,诸路部队基本处于休整状态。至575年方始再度北进,但作战规模远远不如573年,吴明彻总督诸将进克彭城以南的宿预(今江苏宿迁)、潼州(今安徽泗县)、下邳,之后停军于淮北,未再北进。
至此太建北伐的第一阶段、也即主要作战阶段结束,陈军拓地数百里,将国防线成功推进至淮北,战果极硕。北伐之所以取得如此迅速的胜利,一是靠陈朝天嘉小康打底,国力有了较大提升。二是江淮之间水网纵横,陈军水师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北齐军骑兵优势被极大限制。三是北齐战略安排失误,始终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精锐力量。尉破胡、皮景和、陆骞之流都是藉藉无名之辈,与陈朝第一流将帅对阵,而且兵力不占优势,自然胜算不大。四是陈朝挟开国之锐气,军队求战欲望强烈,故而多面开花,处处能胜。五是淮南距离陈朝本土不远,后勤补给畅通无阻。
客观地说,太建北伐是南朝比较成功的一次战争,它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弱国的爆发力,展现出一个小国的尊严。如果说宋朝像一轮初升的朝日,那么陈朝便是垂落西山的夕阳。刘宋北伐气吞万里,初升之日霞光万丈,陈朝北伐同样余晖夺目,为南朝数百年历史点缀上灿烂的光辉。
陈宣帝的雄心更加高涨,他的目标似乎并未以夺占淮北为终点,北齐君臣的无能、军队战斗力的低下,让他对继续北伐有了更多底数。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陈朝需要认真考虑,随着周、齐、陈三国实力的消涨,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