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引进西方科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对于我国西方史学家的论断,均为从外国人的视角中对古中国的诠释。也正因为外国人“偏居一隅”,所以,他们的推断只是片面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有个很直观的认识。前段时间与外国朋友聊起乾隆时期清朝与英国的实力对比,那么,延续康熙盛世的乾隆朝在世界上是否仍属霸主之列?笔者的结论是: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了。
我们首先站在十八世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天圆地方,中原作为大地的中心而对应着无垠的天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最辉煌的文化,所谓西方社会不过蛮夷尔尔……被局限在这种思维中的清朝人在无形中已输人一筹了。
有了这种要命的“狂妄自大”,清朝人对外面的世界根本提不起兴趣,在他们的认知中,舶来品都是“奇技淫巧”罢了,毫无可取之处。乾隆皇帝,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自诩“十全武功”,无非就是登基后取得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
而当时乾隆的敌人主要是回疆、蒙古、西藏,以及安南、缅甸等地,这些地方不论经济、文化、军事根本无法与大清匹敌。乾隆的敌人都是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动乱,所以,很难让朝廷产生危机感。简而言之,乾隆的“十全武功”只不过是“比下有余”罢了。
清朝的发展方式,顺着千年来中原政权的惯性,毫无进展可言。那么,为何十六世纪前的中国会让世界为之色动?那是因为当时世界上大部分惊人的发明均始于中国,创造性就是中国领先世界的优势。十六世纪后,中国人失去了创造性,自然也就失去了领先的资本。
中国不乏能人巧匠,但是,这些技术性人才在统治者眼中并不重要,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清朝学子均以榜上有名为人生理想,但是,考取功名的目的却只是为了跻身仕途平步青云,大量优秀人才被迂腐的思想腐蚀,摒弃“奇技淫巧”,钻研“儒学大道”。
久而久之,清朝的科学工作者越来越少,科技的落后逐渐成为满清全面落败的伏笔。当英国海军在各大洋所向披靡时,满清统治者没准连大西洋的名字都不知晓。放弃制海权,何谈十八世纪世界强国?施行海禁等同于将世界拱手让人。
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北京。同时,英国使团向清政府赠送了一批国礼,这其中就包括:
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但清廷工匠、官员认为天球、地球之类的与清宫所陈列者并无差别,而装饰反而不如中国,玻璃挂灯也与圆明园中者无异,所谓需要专人装配的钟表,其方法“并无奇巧”。
马戛尔尼与乾隆会晤时,美国已独立好几年了。准确的说,英国人的版图远大于满清,而当时的清朝人却仍认为英国的土地仍只有那几座岛屿。实际上,乾隆年轻时接触过许多舶来品,郎世宁、南怀仁、汤若望等人,都曾向皇帝展示西方先进技术。
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们为了宗教目的,绝不会对乾隆藏私,乾隆能够见识到的西方科技甚至在欧洲都未曾普及。那么,为何乾隆会对这些先进科技视若无睹甚至嗤之以鼻呢?其实,乾隆的思想并不愚昧,否则,他也不会对钟表、火枪等边缘科技大感兴趣。
其实,皇帝比一般百姓聪明多了、见得多了,他可能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乾隆之所以不引进西方主流科技,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影响封建统治。有了这种观念上的固守自封,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自然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遇。
当然,仅从数字来看,清朝仍雄踞世界。数不清的子民,数百万的士兵,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大清与其他世界强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是马戛尔尼始终对清朝保持敬意的原因。马戛尔尼访华后,一针见血的指出潜藏在满清统治深处的许多问题。
首先,中国虽兵多将广,但是,步兵装备的热武器均为火绳枪,这种武器早在明朝时期就已普遍装备于火器营,直到清朝仍未普及全军,更多的士兵则使用刀、长枪等冷兵器。明朝时期的红衣大炮被清朝军队继续使用,并未在技术上有任何革新。
子弹炮弹的每一颗都有可能存在误差,每一门火器的后坐力、射程、威力等均存在不同,但先进的科技往往可以弥补这种误差,达到统一标准,且可以做到量产,清朝兵工厂不论从产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西方国家比肩。
此外,清军并无配套的热兵器战术,相比于英国人的“排队枪毙”战术,清军仍使用落后的战术体系。有些问题其实早在乾隆时期就已初见端倪,表面上强盛无匹的大清帝国早就走上了衰败之路,倘若,乾隆朝清军与英军来一场正面碰撞,笔者认为:清军则毫无胜算。
最后,我想引申的一点就是:将来如何避免这种乾隆这样明知先进又不敢学的怪圈?如何避免先进文化被落后文化统治的灾难?历史不会改变,但是,我们则要以史为鉴。
参考资料:
【《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朝的“奇技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