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汉灵帝为什么不敢处置满朝宦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太学生与官僚士大夫在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中,志同道合,思想一致,因而被称为"党人".宦官对党人的活动恨之入骨,他们寻找机会进行报复,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神突当时,河内有个名叫张成的方术士,与宦官往来密切甚至连框帝都召他去讲术,据说他"推算"将要大赦,便唆使儿子杀人泄私愤,司隶校尉李膺得知后,立即派人将其抓捕。这时果然政府下令大赦,按例应将罪人释放。可是,张成交结宦官,作恶多端,李膺便不顾敏令,毅然将张成的儿子处死。
宦官便抓住这一事件,指使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联络太学生和各郡生徒相呼应,"共为部党,诽讪朝延,疑乱风俗",桓帝大怒,下令速捕党人。李膺等二百多人被抓。他们还派人到各地,用重金悬赏,抓捕逃亡在外的党人,宦官对抓捕到党人百般折磨,在他们的脖颈、手和脚加上"三木"的刑具,动弹不得,并将头蒙盖,严刑通供拷打,手段极其残忍服毒,宦官纹杀正义残害无辜的可耻行径遭到了许多官僚的斥费和抵制,太尉陈番极力反对宦官迫害党人,他拒绝受理李膺的案件,坚决不在判处李膺的公文上签字,与此同时,尚书霍谓、城门尉武等人也向帝上疏,要求释放党人。
窦武虽是框帝的岳父但他向来喜欢交结太学生,同情太学生。他尖锐指出,把李膺杜密、范滴这些"国之贞士,朝之良佐"抓起来,是"奸臣贼子所诬托"的结果,迫害党人,使"天下寒心,海内失望".窦武还以病辞宫表示不满。迫于舆论的强大压力,汉桓帝不得不释放党人,但规定禁终身,不许再做官,这就是东汉的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铜以后,党人的声望空前高涨,许多人把改变社会整端的希望寄托在党人身上,并以和党人结交为荣,李膺等党人首领受到了人们近乎狂热的崇拜。有一次,郭泰由京师洛阳返回故里,儒生士大夫纷纷到黄河边上为他送行,有数千辆车,李膺也赶到了。
"郭林宗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随着反宦官斗争的广泛展开,官僚名士与太学生进一步结合声势不断壮大,并画现出一批领袖人物,人们崇敬他们,称他们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君"有窦武、陈淑:"八俊"有李膺、杜密、王畅等;"八顾"有郭林宗、巴肃、范等:"八及"有张俭,岑等;"八厨"有度尚、张邈等;这些不同的雅号是人们对他们人品、情操的概括,形象地勾画了这些名士各自不同的精神风貌,如:"君者,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也,""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手握大权的宦官对党人运动刻骨仇恨汉灵帝时期,又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在此前一底官曹节就将同情、支持太学生运动的重要党人领袖窦武、陈蕃等人杀害,牢牢控制了汉灵帝,把持了朝政。遣成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线是张俭告发侯览。张俭是"八及"之一,曾任山阳郡督邮。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大宦官侯览的家乡防东(今山东单县东),属张俭管辖。侯览及其亲戚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残害百姓。
张俭便向朝廷告发,要求处治侯览。但上报的公文落在侯览手中,他扣压不报对张俭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公元169年,与张俭同乡的佞邪小人朱并见窦武、陈蕃等人被杀,宦官势力占上风,便乘机向朝廷诬告张俭,说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分别立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于是灵帝下诏抓捕张俭等人,侯览见报复的时机已到,便伙同曹节乘机派人将以前的党人一并抓捕于是,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都被抓,百般折磨后,惨死在狱中。
唯有张俭巧妙地躲过了宦官的追捕。逃亡途中,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冒险掩护和资助,一直逃到塞外,幸免于难。于是官府又追查沿途收留帮助过他的人,成百人受到牵连而家破人亡。在这次党锢之祸中,被杀害、流放、罢免的党人及有关人员达六七百人。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被幽禁的窦太后病死,有人在洛阳朱雀阙上书写反宦官的标语:"曹节王甫幽禁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宦官又恨又怕再次大肆搜捕党人和太学生,将千余人抓捕入狱。为防范党人活动,同年又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宦官集团的气焰猖狂到了极点。
在宦官抓捕党人和太学生、滥杀无辜的恐怖气氛中,许多正直的官僚士人并没有退缩,他们抱定"威武不能屈"的坚强信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表现了高洁的情操。抓捕李膺时,许多人劝他赶快逃走,李膺却坦然地说:"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他自动投狱,结果被拷打至死。范滂也主动投狱,他母亲很钦佩儿子的正义行动,说:"你现在和李膺、杜密齐名,就是死了也值得!"党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同情与支持,一些人逃亡时,许多人不顾危险,"破家相容"。
这说明,党人反宦官专权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众的要求,因而深得人心从框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开始的党,延续了近二十年黄巾大起义爆发后,整个统治阶级都慌了手脚,他们结成联盟,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力图巩固东汉王朝的统治,而他们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钢解除了。提出解除党的是中常侍吕强,他"为人清忠奉公",也比较有眼光,在宦官群中实属风毛角,他数次向皇帝上书,要求改革吏治,禁止任用家人掌权,他还主张裁减后宫采女的人数,停止营建劳民伤财的建筑,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向吕强询问有什么办法,昌强提出了三条主张,第一,诛杀皇帝左右的贪官污吏:第二,大故党人:第三,检察刺史二千石地方官是否称职,关于大故党人。
他对汉灵帝说:"党個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救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昌强的警告,使汉灵帝很害怕,于是下诏解除党锢,解除党锢的消息传出后,那些双手沾满党人鲜血的宦官自知理亏,非常害怕。他们纷纷辞职,躲避起来,"人人求退,又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同时又设计陷害昌强。宦官赵忠、夏恽等人在灵帝面前编造说,吕强与党人本是一伙,有篡权的野心。吕强的亲属都很"贪秽".面对这些无耻之徒的诬蔑,吕强气愤不已,有口难辩,他悲愤地对灵帝说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说罢便自杀身亡。这场长达二十年,杀害了成千上万正直之士的党锢虽然在农民大起义面前宣告停止了。然而,东汉王朝已危机四伏,病入膏肓,纵然释放党人,也不能挽救这个腐败政权覆亡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