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虽然成功了,为什么会说差点害了清朝

日期:2023-11-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大清王朝在实际带头人多尔衮的领导下,成功入关进驻北京紫禁城。同年,经过王公贵族的一致同意,恭迎幼主顺治皇帝入驻北京。大清王朝正式开启问鼎中原之模式。

  进驻中原之初,大清的统治还是十分不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大清王朝虽然占领了大明王朝首都北京,但是中原绝大多数领土并未在大清控制之下。当时的情况,中原至少同时还有两个政权与大清并立,一个是以李自成为首,从北京退居西安的大顺政权,另一个则是在大明王朝陪都南京,由明朝藩王(福王)建立的大明王朝政权,史称南明弘光政权。起初,这三家政权就纸面实力而言,笔者认为,南明弘光政权应该最强,大清则略强于大顺。

  笔者早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论述过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最终被大清一一灭亡的过程,本文就不在详述。总之结果就是,大清军队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大顺和南明弘光朝廷。面对大清王朝所向披靡的气势,很多纨绔公子的明朝藩王们和一些拥兵自重的前明武装势力都望风而降,形势发展之顺利,简直大大超出了多尔衮等满清贵族们的预期。过快过好的发展形势也让满族贵族们膨胀起来,他们认为整个中原已成囊中之物,大清铁骑只要走上一走,所到之处就会轻而易举地划入大清版图。尤其是最高领导人多尔衮,此时并没有保持之前惯有的头脑清晰而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策——剃发和易服!

  汉人自古以来就有成年男子不剃发的习俗,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面对满族统治者剃发之要求,自然是不答应。为了让前明百姓屈从于剃发易服之命令,清朝采取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手段,妄图以性命之危,迫使百姓就范。

  多尔衮之所以要强行推行剃发易服之令,无非是要通过改变前明百姓的特性而屈从于大清的统治。

  让满清当权者意想不到的是,这道剃发易服的命令,激起了全国各地反清复明之大潮。纷纷揭竿而起。这些有志之士通过自身影响力,甚至是散尽家财组织当地百姓抗击清政府军队。他们这种自发的保卫家乡和拒绝剃发易服而改变民族特性的活动,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而又悲壮的故事。

  最为著名的抵抗清廷剃发易服之斗争,当属“江阴八十一日”保卫战。

  清廷剃发令自上而下通告全国,当命令来到江阴之时,当地有志之士们对于清廷这一倒行逆施的行径极为愤慨,他们当机立断,决定宁可断头也不剃发。遂由在前明做过典史的阎应元和陈明遇为领导,以“反清复明”为号,组织城中乡绅百姓与清廷抗争。

  关于这场抵抗之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场战役充分体现出底层百姓,为保民族气节而宁死不屈之大义,同时也吹响了各地“反清复明”之号角。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在仅凭一城为依靠和一城百姓为军,在职位卑微的二位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的带领下,居然能够有效抵御住清军一波又一波的强攻,属实是可歌可泣。而南明弘光朝廷的大佬们坐拥高位却毫无建树,相比之下可谓是相形见绌

  话到此处,有一些史实还是要澄清一下。一个需要澄清的是史可法领导在扬州城抵御清军攻击十日之久,其实真正的史实是扬州城仅用一两日就被清军占领;另一个需要澄清的事件就是“江阴八十一日”,江阴城确实是守了八十一日之久(近三个月),但是击杀清廷亲王之类的战果,后世对其真伪还是有争议存在的,不过的的确确抵御了清廷一波波主力大军的攻击,其中博洛(后封端重亲王)、尼堪(后封敬谨亲王)都领军攻打江阴城,这应该是南明至今最为可圈可点的一次抗击之战了。最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境之下(阎应元和陈明遇派人到浙江求援,但是并没有得到南明方面的支援),导致城池失守。

  当时有志人士特地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阴百姓视死如归之不屈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后来,在福建称帝的隆武帝得知江阴百姓的忠贞不屈,感动和惋惜良久,并且发自肺腑地说:“吾家子孙即遇此二县(指泾县和江阴)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

  除此之外,在江阴城抵御清军之同时,嘉定也自发组织了拒绝剃发的抗清活动,只是嘉定的抵御战斗并没有取得江阴一般的成果,只抵抗三日便被清军攻下。

  尽管这些抗清事件的记录有些不符史实之处,但是其最后都遭到清廷无情地屠城的事实,却是真真切切,毋庸置疑。笔者认为一些史籍对于这些事件记录之错误,应该是主观故意所为,其用意就是借此激发更多 “反清复明”的有生力量

  正是在如此这般“反清复明”的浪潮之中,南明继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政权失败之后,又建立了很多新的匡扶大业的政权,其中鲁王朱以海监国政权就完完全全是浙东抗清志士拥戴而立,还有唐王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政权等等。以至于后来的大顺残部联合南明地方政权抗清也是基于这“反清复明”的大环境之下。

  多尔衮等清廷权贵,低估了广大汉群众的民族气节和不惜以死抗争之决心,冒大不韪而强制推行这“剃发易服令”,结果引发了一波波的“反清复明”之浪潮,同时也制造了一幕幕的惨案。说实话,想要达到“剃发易服”这一目的并不需要如此愚蠢的强硬手段,只需要随着统治者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汉人自然而然地就会跟随旗人贵族之风,自愿剃发易服。如此一来,自然也不会对满清初期统治带来如此之大的隐患。

  当然,即便是多尔衮等满清权贵犯下如此大错,最终还是达到了全民剃发易服,服从大清统治的目的。但是,笔者需要强调的是,要不是南明时期各路政权的无能和互相倾轧,以及大顺与南明等政权之间的互相争斗排挤,不见得他满清就能够坐稳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