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是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页。它的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3年独立成国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国,期间共计大约181年的时间。在这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赵国也是人才辈出,名将也特别多,(不过此处所指的名将并非都是正面的褒扬之名将。)约有9位比较有名的。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这9大名将都是谁。
第九:落幕将领——颜聚。
颜聚是赵国的将领,但是他在史书上的战绩记载只有一次,而且关于他本人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不过根据跟他有关的两处资料来看,说明他应该在赵国的将领中还是比较突出的。第一处记载说是秦军不能前进,秦军统帅王翦就使用反间计,让赵国赵王换帅,换掉的人是名将李牧和司马尚,而代替的两人之一竟然是颜聚。照此说来,颜聚到底将才如何不得而知,至少应该还是很有威望的。第二处记载是颜聚来到前线接管了李牧等的兵马,但是颜聚取得的成绩是黯然的,此处有一个疑点,那就是王翦太厉害,倘若换一个稍微差点的将领,或许颜聚也能有所表现。但是很遗憾,他遇上的是王翦,所以最终兵败被俘,成了赵国的落幕将领。
第八:落幕被杀将领——赵葱。
赵葱跟颜聚是同时替代李牧和司马尚的,不过赵葱是排在颜聚之前,应该是主帅,替代的位置是李牧的位置。在史书上关于赵葱的记载也很少,他作为赵国的候补将领,一到前台就挂了。对手王翦太强,急攻,赵葱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熟悉前线部队,就被王翦统帅的秦军攻破。赵葱战死。单纯看这个结局,至少说明赵葱还是具有一个武将的品格,因为他没有选择做降将或俘虏之类的。
赵葱
第七:最具争议的赵国将领——赵括。
我们今天的人说起历史上的将领,总会拿其中两个人做对比,那就是三国的马谡和赵国的赵括。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人很像,认为他们俩都擅长纸上谈兵。但是实际上,都略有误解,因为与历史记载都略有不符合。至少这两人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的笨蛋,马谡不是,赵括其实更不是。
赵括的父亲很厉害,是名将赵奢。赵括跟以上二位一样,也是候补替代将领,不过赵括替代的是廉颇。然后赵括来到前线后,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变廉颇的防守战略,改为主动出击,最终导致了史上非常有名的长平之战。那么这个结果真的完全是赵括之错吗?其实这个需要客观来看,首先,赵括接受赵王的任命,那么其中就有潜台词,那就是赵王已经无法忍受廉颇的防守战略;其次,秦军堵在门口,赵国数十万大军常年耗在前线做防守,加上灾荒,国家的土地荒芜,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赵国的粮草补给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对于赵国而言,最渴望的结果是速战速决赶跑秦军。
在这样一种君王之命和家国实际情况的双方面因素之下,赵括只能选择主动出击。赵括应该是具有一个优秀将领的潜质的,但是很可惜,他还没有长大,锻炼成材,就遇上了秦国名将白起。白起的战场经验和军事天才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赵括之败一点也没悬念,也一点都不意外。但是若因此天天批判赵括纸上谈兵其实是片面的,试想换个将领,估计结果还是一样。
第六:赵国大将——扈辄。
扈辄作为赵国的一员重要将领,因为史载很少,所以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他早年曾经潜心学习儒学,后来主要作为廉颇的部将到各处征战。根据他在兵败战死时死亡的士兵数量高达近十万之众,可见他的军事级别和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不过作为一员大将,生为家国建立功勋,死则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
第五:80岁出山首战大胜的老头——庞煖。
庞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合纵家,有一种传言说庞煖是魏国名将庞涓的曾孙或孙子,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唯一的传言根据是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三个姓庞的牛人的,即庞涓、庞葱、庞煖。
庞煖的个人身世记载都是空白,所以他的身世就是一个谜,以上的猜测也就不奇怪了。在赵武灵王时期,庞煖就和其坐而论道,并且深受赵武灵王的器重。但是这个庞煖可以说是个全才,不但论道、论治国、还论兵,等等。
到赵悼襄王的时候,有人又一次向赵悼襄王推荐庞煖。赵悼襄王听说庞煖这么厉害,就亲自去请这个此时已经80岁的老家伙庞煖出山。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一般人到了80岁不是老迈昏聩,就是耳聋眼花,但这个庞煖不但身体硬朗,而且思维敏捷,和赵悼襄王聊得十分兴奋和欢快,两人竟然一聊成了忘年交的君臣。赵悼襄王立即重用庞煖,让庞煖做了赵国的统帅。庞煖最好的一个战绩就是首战取得大胜。
后来燕国的燕王让老将剧辛统兵攻打赵国,庞煖则以80岁老迈之年纪统兵迎敌。结果是燕军大败,不但统兵将领剧辛战死,而且燕军折损数万。赵军大胜,士气倍增。
第四:赵国消失的名将——司马尚。
在史载中关于司马尚的记载也极其少,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在秦军前来时,赵王派遣他和李牧一起迎敌,位置是仅次于李牧的副帅,可见个人能力和军中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以及其后,他和李牧一起被诬陷谋反,也说明司马尚这个人应该也是比较性格刚直的猛将。他本可在沙场杀敌立功,立下更大的功劳,取得更大的名声,但非常遗憾,一切刚刚开始,他就被废掉了。其后,消失在历史的烽烟中。
第三:不输廉颇的赵国名将——赵奢。
赵奢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他的军事能力甚至可以说在廉颇之上。比如有这么一个记载,说当时秦国大军攻打韩国,大军驻扎在一个叫阏与的地方。赵王准备派兵救援,但是不知胜败如何,因此就咨询廉颇,廉颇说很难救援,意思是难以取胜。但是当赵王问赵奢的时候,赵奢说了一个成语:“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赵王就让赵奢带兵去救援。结果,赵军在赵奢的统领之下,大败秦军,解除了韩国的阏与之围。
实际上赵奢虽为良将,但是品德高尚,声誉也极好。就连三国曹操都对赵奢极为推崇。当时有人评价说,赵奢乃上上将才,强秦也对其非常顾忌。
第二:铁血硬汉赵国老将——廉颇。
廉颇是赵国非常有名的名将,作战勇猛,善于统兵,名气在诸国都很响亮。尤其在攻打齐国的战役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是他最具争议的时期则是长平之战前期,秦军攻打赵国,赵国任命廉颇作为前线主帅抵御秦军。廉颇认为秦军攻势正猛,士气正高,因此采取防守措施,以消耗秦军,再择机而反攻。这让渴望速战的秦军陷入困境,因此秦军使用反间计,导致了赵王的一个错误决策,替换廉颇,改为赵括,导致赵军大败。后来廉颇还有大破燕军的杰出战绩。总之廉颇是赵国的屏障型猛将,有人评价说若廉颇不被替换,继续任帅,那么就是王翦和白起统兵,也同样难以取胜。
第一:赵国第一名将,他若在,赵国绝不会亡——李牧。
有人说“李牧死,赵国亡”,其实是有道理的。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被评价为军事家。那么军事家这个头衔不是随便谁都能配的。李牧的军事指挥能力,被称为军事指挥艺术,而且他还创造了两个战争案例,可以做为教科书的课件。一个是赵破匈奴之战,一个是肥之战。强秦大军曾多次进攻赵国,但是次次都被李牧击退。可以说,秦军面对李牧,根本是没有办法取胜的。所以,他们只好玩阴的,使用反间计,而赵王又是傻帽加三级,偏听偏信,竟然杀了李牧。这一行为被称为自毁长城。结果是李牧一死,赵国的军队顿时就失去了抵抗能力,而秦军则势如破竹。
结语:赵国之名将,以赵奢、廉颇、李牧为最优,赵奢军、谋皆不错,廉颇的战术是善守,而李牧则是攻守兼备。但此三将之第一李牧和第二廉颇又堪称秦将白起、王翦之克星。若他们能继续重用,白起的长平之战之成绩恐怕就会化为泡影,王翦之邯郸攻克也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