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如果在战国初期抑或中期,我们去预测七雄中谁最有可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国家,谁最有可能笑到最后,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魏国。
魏国来源于晋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大夫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瓜分了晋国,于是晋国,这个曾经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就这样不复存在了。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魏国正式作为一方诸侯登上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魏国地处中原,其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他西邻秦国,东与齐国和宋国接壤,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又与楚国相邻,北面还有赵国。位于众诸侯的包裹之中的魏国既无天时,亦无地利,周边不仅小国林立,更让人窒息的是大国环伺。也可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让魏国的国君不得不雄心勃发,立志变法图强。魏国的第一个国君魏文侯时,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拜翟璜为相,选贤任能,严明赏罚,改革弊政。又重用李悝实施变法,魏国国力开始蒸蒸日上。李悝变法乃中国变法之始,它不仅让魏国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还对其他各诸侯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变法浪潮,为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铺平了道路。
“变则通,通则久”,变法后的魏国一跃而成为战国前期乃至中期最强大的诸侯国。魏自公元前413年至前408年五年的时间里,连续伐秦,尽得秦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与魏国夹河对峙。公元前408年至公元前406年,魏国派大将乐羊灭了中山国,尽居其地。公元前404 年至公元前373年,魏连续十一年伐齐,破齐长城,使齐举国为之震恐。公元前375年,魏又伐楚之榆关,后又攻占楚之鲁阳。可以说,此时魏国的强大让人吃惊,其实力足以使他傲视中原。
到战国中后期,魏国国势日益衰落,东败于齐,西畏惧于秦,南辱于强楚。至魏王假,公元前225年,魏国在继韩赵之后,成为第三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其存在共一百七十九年。
魏国衰败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因素,也有军事上的原因,有其主观的失误,也有客观的无奈,但诸多原因之中,最令人扼腕的还是人才的流失。人才兴邦,人才强国,魏国后期的君主们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说战国时秦有良相,赵有良将,那么魏国则良相良将齐备,可惜这些旷世之才魏国没能留住,最终纷纷投奔他国,成就了他国的千秋霸业。
魏国到底流失了哪些人才?看看他们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就是吴起。吴起堪称那个时代最全面、最优秀的人才,“沽名钓誉孔老庄,建功立业学孙吴”。孙是指孙武,吴便是吴起了。吴起兼有两种身份:一是名将,二是政治家。作为名将,吴起能征善战,他一个人便是一支行走的力量,走到哪里,哪里便会成为中兴之地。他曾率领魏国军队多次大败秦军,入楚国后,更是战功赫赫,曹操曾这样评价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作为政治家,在楚悼王当政时,吴起开始推行新法,变法运动使楚国政治、经济、军事面貌焕然一新,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在军事上,楚国向北将霸业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则平定百越,把疆域拓伸至江南。以致于诸侯皆畏服楚国,楚国“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从魏国出走的第二个人就是商鞅。商鞅曾侍奉过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病重时也曾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商鞅,说商鞅之才,可以担任国相 ,还说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要不让他投奔别国,将来终成魏国大患。可惜”魏惠王认为公叔痤是病入膏肓,胡言乱语,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商鞅后入秦,在秦孝公支持下推行新法。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成效最明显的变法,秦国自此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商鞅才是秦灭六国的第一功臣。
魏国流失的第三个重要人才是范雎!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人帮助下,改易姓名,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入秦后,逐步既得秦昭王的信任,他向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应该说,范雎是秦大一统战争的策划人,他提议秦国应该首先将韩、魏作为向东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遂还提醒秦昭王,建议加强王权。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秦赵两军对垒三年,双方死伤惨重,范雎以反间计让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最终大破赵军,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没有能力抵挡秦国东进的脚步了。
从魏国出走的还有孙膑!孙膑曾与魏将庞涓是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因嫉妒孙膑之才,于是派人将孙膑骗到魏国,孙膑到魏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好在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人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到齐国后,孙膑被拜为将,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大败魏军,逼庞涓自杀,魏国霸业从此一落千丈,而齐国则成为诸侯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