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便都是这座大舞台上的演员,而帝王尤其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上,曾涌现出很多“影帝级”的帝王,而唐宣宗李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即位前被封为光王,生母为孝明郑皇后。郑氏因为面相好,被相士预测将来能生下天子,所以被久怀异心的浙西观察使李锜纳为侍妾。李锜将郑氏娶进门后,便一门心思做起了皇帝梦,并因此举兵造反。然而李锜的反叛事业没坚持多久,便被朝廷军队平定,最终落得个被腰斩的结局。
郑氏本是李錡的侍妾,后被没入宫廷
李锜伏诛后,郑氏以罪臣家眷的身份被没入宫廷,以宫女的身份服侍郭贵妃,没少遭到后者的凌辱。好在郑氏姿色甚美且命足够好,在郭贵妃的身边侍奉没几年,便被唐宪宗看中并临幸,不久便生下皇子李怡。昔日的丫鬟一跃而成为皇帝的爱妃,并且还诞育皇子,郭贵妃的心中难免妒火中烧,为此经常利用权势欺凌排挤郑氏母子。
由于自幼在郭贵妃及其子女的欺凌、敌视中长大,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安全感的李怡,早早地便养成沉默隐忍的性格,宫里宫外的人不了解实情,还以为他是个傻子。但在实际上,李怡非但不傻,反而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见《旧唐书·卷十八下》)。
唐宪宗最终被宦官所杀
唐宪宗晚年因为经常服用长生药,由此性情变得暴躁易怒,并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引得宫中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内常侍陈弘志等人便将他弑杀,时在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遇弑后,太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生母郭贵妃晋升为太后,并由此频频插手政事,干涉后宫事务,行为比之前更为嚣张。
穆宗驾崩后,他的三个儿子李湛(敬宗)、李昂(文宗)、李炎(武宗)相继即位,而郭太后则晋升为太皇太后,继续在幕后操纵朝政。从穆宗即位到武宗驾崩,郭氏在太后的位子上坐了26年时间,期间出于嫉妒、防范心理,动辄便敲打郑氏母子,屡屡给他们“小鞋”穿。而穆宗父子四人受郭氏的影响,对李怡也是怀有深深的敌意。
郭太后及其子孙经常欺凌、排挤郑氏母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怡为求自保,便开始装哑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以一副痴呆、愚笨的形象示人,不仅兄弟姐妹笑话他,就连晚辈们也拿他逗乐。比如,文宗在位时,曾多次在十六宅(唐末诸王聚居的第宅)举行宴会,席间经常拿李怡取乐,引诱他说傻话,并戏虐地称呼他为“光叔”。
诸王见皇帝如此,也纷纷跟着起哄,尤其是皇弟李瀍(即武宗李炎)最来劲,对李怡最没有礼貌(“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谑,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引文同上)。但不管遭到怎样的羞辱,李怡都不发怒,脸上总是一副麻木痴呆的表情,并由此躲过一次次杀身之祸。
李忱为避祸,装傻30多年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因长期服用丹药中毒,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此时,大宦官马元贽为了掌控朝政,经与同僚们商议后,便将貌似白痴的李怡扶上监国之位,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此后改名为李忱)。李忱既然大权在握,便不需要再继续伪装,因此形象由痴呆愚笨,立时转变为威严果决,令文武百官无不讶异,而拥立他的宦官们也是后悔不迭。
不久,武宗驾崩,李忱正式登基为帝,是为唐宣宗。李忱登基后,一方面尊立生母郑氏为太后,并给予她等同于郭太后的地位和威仪,另一方面则打击报复唐穆宗的子孙,并处处压抑郭太后的权势,以报当年被羞辱之仇(从宪宗在位时开始,郑氏母子被郭贵妃等人欺凌超过30年)。两年后,郭太后在兴庆宫不明不白的死去,坊间盛传乃是宣宗蓄意为之。
唐宣宗是晚唐头号明君,号称“小太宗”
宣宗虽然难以摆脱暗害嫡母的嫌疑,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是位难得的明君。李忱在位13年间,一度中兴帝国,开创“大中之治”,由是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堪称晚唐头号明君(“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
唐宣宗晚年痴迷于金石药,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开始,便接连服用太医李元伯献纳的仙丹,由此导致中毒,身体状况愈发糟糕。三个月后,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终年50岁,皇位由太子李漼继承,是为唐懿宗。由李漼开始,唐朝的政治日益败坏,国势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走向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