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据史料《清史稿》记载,清朝的开国始祖名叫布库里雍顺,此人由仙女佛库伦于布尔瑚里湖畔误食野果而生,生下后被佛库伦赐名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随后按照佛库伦的指引顺流而下到了一个三姓地方,最终帮他们解决了一系列事情后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首领,至此,“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由此而来。当然,这一说法仅为传说,其真实程度断然不可全信。然而,在这一神圣的传说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奥秘”,倘若按照上述《清史稿》的说法,“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由上天赐予的,如此一来,可以推出:“爱新觉罗”这一姓氏自古以来应该就存在的。
然而,当笔者去翻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时候却并没有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与此同时,却发现了与“爱新觉罗”相近的字眼,譬如:通颜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但与我们想要查询的“爱新觉罗”还是相差甚远。那么,这岂不是与上述推理互相矛盾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就这该篇文章来给大家粗略的探讨一下关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由来。
本文的研究内容:
据史料《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乃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关于猛哥帖木儿此人,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猛哥帖木儿在元朝末期就曾任职于元朝统治者在女真内部设置的万户府的万户,随后当元朝统治者撤出中原后,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抚,成为了明朝设置于女真人中的建州左卫的首任都督,世袭执掌建州左卫,并肩负起对明朝政府朝贡等一系列事宜。我们知道,猛哥帖木儿的姓氏为佟(或者童),因此猛哥帖木儿的全名其实为佟猛哥帖木儿,然而,如此一来岂不是与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姓又相互矛盾吗?
其实不然!据史料《朝鲜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其实也自称为佟努尔哈赤。譬如:公元1596(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在写给当时的李氏朝鲜统治者昭敬王李昖的书信当中也以“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自称。在明朝方面,努尔哈赤曾任职于建州女真各部都督佥事的时候,对明朝政府也自称为佟努尔哈赤。那么,以上迹象是否可以表明努尔哈赤其实是姓“佟”而不是姓“爱新觉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所谓“佟”姓即我们所熟知的“佟佳氏”,例如著名的“满洲五部”之一的董鄂部就是出自于佟佳氏,且佟佳氏与努尔哈赤所在的部族乃世代联姻氏族(佟佳氏后裔雅尔古佟佳氏乃努尔哈赤的姐夫)。在当时的女真人眼中,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同氏族的人禁止通婚,这一点似乎与当今社会“禁至近亲结婚”的原理如出一辙。另一方面,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也可发现,佟佳氏在整个清朝历史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譬如:顺治帝时期的孝康章皇后乃佟国赖之女,佟佳氏;康熙时期的孝懿仁皇后乃佟国维之女,也是佟佳氏;道光时期的孝慎成皇后乃舒明阿之女,亦是佟佳氏。因此,这一点也印证了文章前面所说的佟佳氏乃努尔哈赤部的联姻氏族。如此一来,努尔哈赤就断然不会是姓“佟”。
那么,既然努尔哈赤不姓“佟”,为何却屡次在公开场合自称为“佟努尔哈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建州左卫的首任领导者猛哥帖木儿姓“佟”,因此,努尔哈赤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价就必须要“挂羊头卖狗肉”,将自己伪装成“佟努尔哈赤”。这也就是为何只可以在朝鲜文献和明朝文献中能找到“佟努尔哈赤”的身影而清朝文献中却很少见到“佟努尔哈赤”的原因。
综上所述,排除了努尔哈赤姓“佟”这一说法,且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又找不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那么,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姓氏又是从何而来呢?
根据史料《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笔者所找到的譬如:通颜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测一下努尔哈赤的姓氏并非“爱新觉罗”而是“觉罗”。
在女真人当中,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裔被称之为哈拉(姓氏),同一个哈拉居住在一起,随着历史上各种因素的相互碰撞以及氏族繁衍到了一定的程度,哈拉犹如细胞一般分裂出许许多多的子哈拉,而这些子哈拉又迁徙到不同的穆昆(地名),因此由某个哈拉迁徙到某地的氏族称之为穆昆哈拉。据史料《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于穆昆与哈拉两者关系的记载:
哈拉得之于生。穆昆是来自占据的地方。
因此,不难猜测出爱新觉罗同通颜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一些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同属于一个哈拉,只是其各自祖先迁徙的地方不同,因此其姓氏前面的二字(穆昆)不同。
这一猜测从史料中也不难找出相应的证据出来。例如:努尔哈赤曾将其养子扈尔汉赐姓为“觉罗”,而不是“爱新觉罗”。再譬如:在史料乾隆年间的《钦定满洲祭天典礼》中,可找出这么一句话“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然而,这句话在满文中却将“爱新觉罗姓”写成“觉罗姓”。种种迹象表明,努尔哈赤的姓氏其实并不是“爱新觉罗”而是“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