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是怎么过端午的有多少传统风俗

日期:2023-11-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端午节,这天也被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端午更是有着许多的传统习俗,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只是少数,那么古人是如何过端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自古以来就已经是如此,在古代,粽子又叫“角黎”、“筒粽”。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开始,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个时候粽子除了糯米之外还加了中药益智,南北朝时期,粽子的作料开始多了起来,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这种粽子被称为杂粽,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避五毒

  五月被认为是毒月,五月初五这一日更是毒日,暑气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齐出。所谓五毒,不仅身有剧毒,还偏偏形貌丑陋,看着就邪恶的很。除了这些自然的毒物,端午,更是邪灵作祟之时,鬼魅并出,为害人间。

  所以,在这毒月毒日、五毒齐出的日子,古人都要围绕辟邪这一重要主题行事。饮雄黄酒防蛇,熏艾草驱虫,同时,人们也佩戴虎符,穿绣有“五毒”的兜肚,镇邪祛魅。

  采药

  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了,《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躲端午

  在宋代,到了端午这天,新嫁或者一些已经嫁的女孩要回家度节,这个他们认为五月五日这天,为恶月、恶日,很多事都需要避讳,所以有接女回家多端午这个习俗,简称“躲端午”。

  打马球

  这也是端午的一种游戏,麻球,是指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代人又称为击鞠。

  煎堆

  在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的煎堆就是用面粉或者米粉、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这是因为在古代,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绝,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这天吃了煎堆之后雨就停止了,人们说把太天不好了。这个习俗就是这样来的。

  这些就是笔者了解到的一些古代过端午的习俗,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哪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