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安石变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王安石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很多诗词我们都能耳熟能详,但他也是一位政治家,宋神宗在位期间就任命他作为宰相,着手进行改革,王安石的改革在当时也饱受争议,很多人都到皇帝哪里弹劾他,还好皇帝一直都坚定地支持他,还把弹劾王安石的大臣都罢免了。
王安石刚刚上任时,御史中丞吕诲就对他进行弹劾,认为王安石固执己见、不通人情,喜欢听小人吹捧,所以做不得宰相。结果,年轻、锐意进去的神宗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他罢免。两年后,吕诲在心有不甘中病逝。临终前还嘱托司马光一定要继续弹劾王安石。因为反对王安石而相继被贬、被免的还有富弻、韩琦、曾公亮、文彦博等人。此外,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
这么强大的反对声,神宗皇帝都没有轻易放弃对王安石的支持,可见其对王安石的信任之深以至于后世学者张其凡说,北宋只有太祖与赵普,神宗与王安石两对君臣达到了相互信任、配合无间。神宗在变法开始时,以师事安石。就是所谓的,上与安石如一人。面对各种攻击和非难,王安石寸步不让。有人批评他,他反唇相讥,说对方书读得太少。
反对者若是联合起来批评他,王安石就用当年保守派对付范仲淹的那一招,以“朋党”之事相责(当然,保守派也用这招攻击他)王安石的固执劲儿,高度体现在他说的“三不足”中,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也就是说,他认为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要盲目效法、继承。换个角度看,这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优点。纵观王安石在改革中与反对派交锋的事实,不得不承认,王安石正是按照这个“准则”去变法改革的。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一时成为近百年来少有的“权相”。唯一对他不利的,是台谏势力。范仲淹改革的时候,台谏官员都是改革派,但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优势,此时的台谏势力基本上自始至终都在他的对立面。这大概是神宗皇帝的一种制衡手段。那么在这种势同水火的改革环境中,王安石的改革到底有没有成绩呢?富国强兵的目标完成得怎么样呢?这得用史实说话。《宋史》记载,王安石变法期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
《续资治通鉴长编》补充说,当时府库中积聚的“常平、坊场、免役积剩钱共五千余万贯”,所存“谷、帛复有二千八百余万石、匹”。《宋会要》中道:农田水利法推行六七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一万七百九十三处,受益的民田达三十六万多顷,官田近二千顷。北宋学者陆佃道:“迨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变法期间,宋神宗效法宋太祖也设立了金帛财库,且多达50多库,并亲自作诗命名。王夫之认为:“太祖设封椿库…抑使神宗君臣效之以箕敛天下。”
这些数据说明,熙宁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新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7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农业获得了空前发展。总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20年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现代学者漆侠也承认,“王安石的变法……财政税源的扩大,大大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至于王安石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值得大书特书了这里需要首先说明的是,“财政”虽然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当务之急,但是“强兵”也是宋神宗的远大雄心之一,这一点与前面的真宗、仁宗、英宗皇帝不同。宋神宗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年轻皇帝。据史书载,神宗刚即位不久,就有一天披着金甲到慈寿宫,见到太皇太后便问:“娘娘,臣著此好否?”宋代崇尚文治,重文轻武,像神宗这样喜欢舞刀弄枪的人本不多见,而作为一国之君则更罕见。
史书解释,这是因为神宗从小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要开边则必须强兵。为此,神宗一方面进行振兴财政,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强兵”之道。王安石的“强兵之法”因之得以顺利推行。当初,神宗即位的时候,曾经向德高望重的老宰相富弼问政,结果富弼给出的建议是:“愿陛下二十年口不言兵”,让神宗皇帝大失所望。等到王安石变法,军队有了起色之后,神宗开始效仿太祖、太宗,不断兴兵西夏,以武安邦。
小编认为王安石的改革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向着富国强兵的道路一直在前进,这跟王安石的功劳当然很大,但皇帝宋神宗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