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明帝曹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他作为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与父亲和祖父并称为魏氏三祖。魏明帝曹叡可以说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虽然他的文采比不上曹操和曹丕,更不用说与曹植相比。但是他在政治上才能十分突出,他在执政期间成功防御了来自吴、蜀两国的的多次征战,并且平定了鲜卑,魏明帝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
在古代,谥号是给死去的后妃、大臣、诸侯等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一种评价。谥号能够体现一个人生前的所作所为,能够高度概括一个人的一生。而曹叡的谥号是“明”,“明”代表着什么呢?有记载说:“照临四方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殐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 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己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致常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可见“明”是一个褒扬性的谥号,从“明”字的含义来看,就能看出后人对曹叡的评价有多高了。
曹操为自己的儿子曹丕留下了一番不小的事业,但是曹丕本人在政治上面并不擅长,因此没有对魏国的发展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反而在司马懿的撺掇和诱导下,重用司马懿的亲信,打压与自己亲近的宗亲。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曹氏家族的江山很可能就得拱手让人。幸而,曹叡出现了。
黄初七年(226),曹叡即位之后,迅速开始了攘外安内。蜀国宰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个郡都归了蜀国,对此曹叡发话了:“诸葛亮本来可以依靠山岳固守,现在却主动出击,并且他贪心三郡,只知道进攻而不知退守,一定会被打败的。”曹叡派出亲信率兵抗敌,不久三郡都得到了平定。
其次就是与东吴的合肥战役。当时的孙权大张旗鼓地进军合肥,试图将合肥一举拿下。面对声势浩大的孙权大军,许多大臣提出放弃合肥,唯独曹叡坚持守住合肥。于是,曹叡再次带兵亲征,还没有到,孙权就选择了撤军。
那么安内是什么呢?当时司马懿的权势很盛,几乎已经有充足的能力来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了。但是司马懿迟迟不敢起兵造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魏明帝对其的利用和压制。
曹叡作为君主来说是十分合格的,他不仅平定了外部的战事,还防止了内部的动乱。陈寿曾经这样评价魏明帝曹叡:“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在曹叡独揽大权之时,刘禅还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之中。但是曹叡一生,败就败在他临终托孤时选错了人,司马懿当时虽然痛哭零涕,满口答应,但做出的实际举动却与自己的承诺相悖。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曹叡驾崩,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