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靖难之役是历史上少数,以藩王身份成功反攻中央的战争,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朱棣本人。朱棣以其少量的精锐部队,经历四年时间,终究还是击败了建文帝。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并非常擅长厚黑学和操控人心,这才能让士兵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可见领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么恐怖。
图1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那么为什么朱棣有这么强的领导和号召力?
1、朱棣出生于战火,带兵多年,有良好的军民基础
1360年,朱棣生于战火之中,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正不可开交,是最危急的时刻。所以朱元璋也没有时间来管朱棣,只能让属下人来照顾朱棣。朱棣就是这种极其不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锦衣玉食也没有温暖的家庭,只能随着父亲东征西讨,随时都有搬家的风险。
到处都在打仗,在朱棣身边的也大多是士兵或者将领,这让朱棣很快熟悉的军旅生活,虽然他那个时候很小,也为之后的靖难打下了群众基础。就好比朱棣成为皇帝之后,也曾经为太子册立问题感到头疼,朱高煦常年在军中效力,军功很高,所以大多军中将领都推荐朱高煦为太子。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史料记载“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棣燕王,橚吴王”。从此朱棣就在北平扎下了根基,是诸王中最强的一支,这是因为其驻守的地方很危险,正是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自然需要更多的兵马和辎重。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在其封王后的这十九年中,他一直在北平驻守,说他拥兵自重、树大根深一点也不为过。在这段时间内,朱棣的势力在不断扩张,还有两次成功北伐,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军心牢固。这无疑是为靖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2、朱允炆削藩太过急躁,让朱棣有了起兵的理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很适用当时坐镇北平的燕王。太子朱标死后,理论上应该立朱棣为太子,不过朱元璋爱子心切,不顾他人反对,立了皇太孙朱允炆。这些朱棣都看在眼中,心中也很不痛快。
所以姚广孝说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时,朱棣马上就同意了,姚广孝也成为朱棣第一军师。建文帝继位后,马上就着手削藩,皇帝采纳了幕僚黄子澄的建议,先后贬职或者关押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朱棣强烈的危机感,而在姚广孝的撺掇下,燕王终于决定举旗靖难。
朱允炆削藩过于急躁,给了朱棣话柄,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建文帝有仁慈之心,却没有治国的本事,他几乎什么都听从齐泰、黄子澄的,之后这两名幕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间接促使了靖难的成功。
图3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
3、朱棣礼贤下士,对士兵关爱有加
朱棣有着几乎所有名将应有的素质,他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也很会操控人心。朱棣深知造反的风险之大,要想属下这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必须要把“交情”处好。只有大家从内心信任你、爱戴你,那么这支军队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一次,朱棣在行军途中,见到一士兵病倒在路边,已经奄奄一息。朱棣二话不说,直接命人把士兵放在自己的备用马匹上,送回营寨疗伤。有的将领劝解朱棣:“您是万圣之躯,可不能随便让小兵骑您的马”,朱棣则动容道:“人命比马重要,救人是我应尽之责。”
这些桥段很快传遍全军,也让北军士兵更加奋力搏杀,来报答王爷的恩德。这也是在靖难途中,很少有将领叛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敌对将领主动归降朱棣。
图4 靖难之役
4、朱棣权谋手段精明老道
在靖难快要成功之际,朱允炆请出了庆阳公主,希望能和朱棣议和。朱棣很清楚庆阳公主来的目的,一见面朱棣就痛哭失声,说明其并不是要夺取皇位,只是为了杀奸臣。庆阳公主则建议朱棣划江而治,朱棣却问了其他几个藩王的近况。
被扣压的几个藩王仍旧被软禁或者扣押,根本没有任何改变,从这说明了朱允炆只是在拖延时间,如果朱棣答应了其议和要求,那才是最愚蠢的。朱棣拒绝了庆阳公主的提议,并希望其兄弟姐妹能到明陵躲一躲。朱允炆和朱棣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朱允炆要想“越级杀怪”实在是太难了。
在这样一名权谋老道、经验丰富的王爷手下卖命,军兵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朱棣上马可以统兵、下马可以治国,这样的帝王,就像动物界中稀有品种,实属罕见。
图5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为什么朱允炆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投降了?
朱允炆是一位仁慈的帝王,这是朱元璋想留个这个国家的未来,但朱元璋没有意料到他死后不久,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朱允炆即位时21岁,既无军功也无政绩,且朱元璋的残酷统治也让官员们深受其害,也迫使君臣关系非常紧张。
既然天下都是你朱家的,那么大臣们自然不会那么忠心耿耿了。而且朱棣同样是朱家的人,这场战争无论谁是胜利者,只要是姓朱的,那也不会有什么区别,想必有很多人抱着这种想法。朱允炆可悲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接手的帝国人心尽失,只剩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是只有忠心却没有能力。
图6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
朱元璋大肆杀戮官员,也让官员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毕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既然反对朱棣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还不如投降,有命活着才能说其他的。在朱棣进入南京城后,大多数官员都投降了,拒绝投降的几乎全部被屠戮殆尽,史料记载“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
朱棣是历史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只是其靖难实在不算什么光彩的事,为了这块“补丁”朱棣不知杀了多少人,还重新建立了锦衣卫和东厂,实行暴力统治。但我们也不能不佩服成祖的本事,其五次讨伐漠北、收复安南、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于四海,万国来朝,可谓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