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以为他们只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吗

日期:2023-11-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书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读书人往往是一直被人看重的。三教九流各种职业之中,也以读书为最高。但是读书人一直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所以很多人给他们挂上了懦弱、空谈的牌子。很多人提起读书人,想到的不会是在慷慨激昂地雄辩,或者羽扇纶巾的在指点江山,而是几个清瘦,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脸红脖子粗地在说着穷酸的话。不过你要是因为这个歧视古代的书生,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从春秋战国开始,读书人就渐渐变多,当时的读书人可是想办法成为各个国家的中流砥柱,想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流传千古。就连孔子都曾在战争中擂鼓以壮士气。所以当时读书人个个都是雄辩之才,信奉“读千卷书,走万里路”,身体也自然都是倍儿棒。当时读书人碰面都是先客套一番,比如是“您就是谁谁谁吧?久仰大名啊,兄台你有龙凤之姿啊……”“哦哦哦,您就是那个谁谁谁啊,我也听说您好久了,你真是个厉害人……”,然后慢慢谈着,到了说自己的政治理念时,常常就会因为不同的信仰变得越来越不客气,有的脾气爆的直接就要上手决斗,不决斗的也会扔下几句狠话,要用事实证明。后来这些有才能、在各个国家担任要职的掀起了不少不必要的战争。

  接着聊聊隋唐,这时候开始了要影响未来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虽然这时候文举和武举是分开的,但却丝毫不能影响书生们的体格。 就如最著名的诗人李白一样,他离开家乡后,并没有直接去赶考,而是绕着当时的中国转了大半圈,让自己的名声大振起来,传到长安城。这么长时间的游历下来,怎么可能是一个柔弱的书生能做到的。当时书生都信奉侠士,千里杀人不留行的那种,那么多的咏叹大江险峰的诗,可都是自己一步步走过去的。

  元朝时候人们一直称为蛮人的游牧民族占领了中原,当时的士子怎么都忍不下这口气,在作诗表达失国之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恢复汉人天下的渴望,所以当时判断的人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他们拿起了刀枪,勇敢的去反抗,比如忠义的文天祥,可提刀上马作战,又可以挥动大毫写文章,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接下来八股文的出现让一切都变了,读书人要想去科举,必须写固定古板的东西,在家需要天天去看,没有营养的,八股文。这不仅仅限制了他们的思想,都让他们的体魄变得极其脆弱。等到清朝更是大兴文字狱以便于统治者掌控人们的思想,读书人从这时候就开始慢慢的变了。科举虽然让做官变得公平,让所有人都可以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以前的世家子弟,通过察举制来当官,必须要精通六艺,骑马射箭,写文章,样样精通。我们也只能说两种制度各有好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