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能不能击破马其顿方阵

日期:2023-11-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军队规模是“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仅仅凭借这么一些兵力,亚历山大就征服了三个文明古国。在征服中亚之后,本想征服中国,但因为迷路而走到了印度,让中国“逃过一劫”。

  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能否征服中国?众所周知,秦国位于最西边,想要征服中国,首先要征服秦国。从军事上看,亚历山大最大的优势是马其顿方阵,因此想要征服秦国,就要看马其顿方阵能否击败秦军!

  对此,中西方网友争论不休,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西方网友认为中国“幸运的逃过一劫”,中国网友认为“村夫械斗,安敢言战”。当马其顿方阵碰到秦军,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其实,战国流行的一个兵种,或许解开了真相,给出了答案!

  亚历山大东征的60多年前(公元前40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超级精锐部队成立,即魏武卒!吴起改革兵源制度,采用招募制取代传统征兵制,《荀子·议兵篇》中记载: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半天) 而趋百里。

  魏武卒选拔非常苛刻,仅“日中而趋百里”这一条,就是现代特种兵,估计也望而生畏吧。这一记载还提及了“操十二石之弩”,说明当时魏军中的“弩”,至少已经开始正常装备了。后来,吴起用5万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中打败了50多万的秦军。

  亚历山大东征的7年前(公元341年),著名的马陵之战打响,《史记》中提及了这么一句话,“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显然,到了公元341年之际,战国七雄军中装备弩,不仅非常流行,而且应该是大规模列装,甚至形成了“弩阵”的战术。作为长期和魏国争夺河西要地的秦国,不可能不重视弩的发展。所以,苏秦(?—前284年)曾提及秦军是“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任何漫长的铺垫之后,都有伟大的表白。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说明这一点:亚历山大东征之时,秦军已经大规模列装弓弩了,这也是后来兵马俑出土大量弓弩的历史基础。

  秦弩能不能击破马其顿方阵呢?其实,从史料记载中的马其顿方阵来看,秦弩击破马其顿方阵难度并不大。

  所谓马其顿方阵,其实就是亚历山大对希腊重步兵方阵的改良,主要让其更灵活一些,由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组成。

  常备兵手持约4米的长矛,直径0.6米的圆盾。轻装步兵和常备兵装备差不多,只是长矛短一些,圆盾小一些,装甲轻一些。骑兵手持长矛,主要用于掩护侧翼和冲锋。辅助兵往往没有装甲,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

  然而在本质上,马其顿方阵还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面对远距离、大规模、地毯式的秦军弩阵攻击,马其顿方阵只能被动挨打。至于马其顿方阵的铠甲,以当时的冶炼水平,不可能护住全身,而一旦是护住全身的重甲,那么必然就不够灵活。

  在对付当时欧洲、中亚、印度军队时,马其顿方阵往往能克敌制胜,但对付秦军时,却会遭遇很多问题。原因很简单,秦军除了弩阵,还有机动性强的骑兵和车兵,更有在魏武卒争斗中建立的秦锐士。

  因此,以骑兵纠缠骑兵,以车兵+弩阵攻击马其顿方阵的话,亚历山大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尤其是骑兵,秦国先祖养马出身,后被周天子册封于秦地,当地非常适合养马。由于临近西戎等部落,所以经常遭遇骑兵战斗。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第一支骑兵部队,应该出自秦国。马其顿方阵中的骑兵,至少很难说能碾压秦国骑兵。

  而且,秦国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战斗之中,不论是与西夷,还是与中原诸侯国,由此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如今很难弄清楚秦国如何战斗的,但却不难想象,尤其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军,在步兵、骑兵、车兵等方面有一套严谨的战法,应该不会比马其顿方阵差。

  其实,面对马其顿方阵时,秦军还有很多优势。除了兵力、后勤可以碾压之外,还有东方的战争谋略,秦军对地理形势更熟悉,更得人心(更有国家概念,后来六国复国就是如此),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决心,战争思想能够与时俱进等。

  尤其是战争思想,由于战国纷争,各种战术或装备,一旦有效,立马流行,就像上述的弩,扩散的非常快。所以,即便与马其顿初战失败,秦国反而会汲取教训,迅速学习和改进。

  另外,亚历山大东征之时,秦国国王是秦惠文王(处死商鞅的这个国王),手下名将有司马错、公孙衍、樗里子,常年与高手作战,战争经验非常丰富,军事指挥能力未必就比亚历山大弱。

  总而言之,马其顿方阵和秦军相遇,都是初次遇到另一种风格的战术,很难说谁能碾压谁。但从综合实力来看,秦军胜算更大一些。至少“一寸长一寸强”,面对秦军弩阵的远距离打击,马其顿方阵没有太好的破解办法,几乎只能被动挨打。

  而且,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的什么对手,秦国一直面对的什么敌手?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亚历山大东征,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如何面对久经战争考验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