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曹彰不愿读书,曹操用一计,激儿子成为著名将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一生除了南征北战,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的教育。他有25个儿子,最出名要数前4名,分别是老大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和四子曹植。除曹昂早亡,曹丕和曹植都很好学,跟曹操合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最让曹操头疼的就是曹彰,这个老三不爱学习,整天嚷嚷读书没用,曹操为了挽救倔强的儿子,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教育计划。
曹操虽然戎马一生,但知道治理国家不能靠武功,要依文治,所以有意让儿子们读书。曹操本身就是文武双全,曹丕和曹植继承了老爹的文学基因,而曹彰却只继承了老爹的勇武基因。但其实曹操对曹彰的期望特别高,从名字就能看出一斑,曹彰,字子文,老爹就是希望老三能靠文学闻名天下呀。可惜曹彰自小叛逆,不喜欢书本,梦想是当将军,他身长力大,擅长骑射,没事喜欢和狗熊摔跤。一开始,曹操总是批评曹彰:你不好好读书,不学习圣贤之言,不学治国之道,一心舞枪弄棒,以后只是个匹夫罢了!
曹操为了制止曹彰顽皮,请来著名老师辅导曹彰读书,曹彰私下对朋友抱怨道:大丈夫一生就该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率领大军东征西讨,建立功业!怎么能窝在书本里当个学究呢!
这个场景,就如同每个年轻人在懵懂时候做过的事,愣头青跟父母犟嘴:我有自己想干的事,你们就想干涉我的选择!父母只能苦口婆心地说:我们还不是为你好!只有读书才能过上好日子,熊孩子就是不明白!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矫正”曹彰的想法,曹操让曹彰说说自己未来的打算。曹彰死不旋踵般地说:愿为将军。
曹操问:就算是当将军,你要怎么胜任呢?
曹彰回答:我全副武装,亲自冲锋陷阵,有功必大赏,有过必重罚。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听到这个答案哈哈大笑。从此之后,出征时都会带上曹彰。曹操带上曹彰,是想让儿子知道打仗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运筹帷幄,料敌先机。希望通过真实残酷的战争打消儿子的将军梦。
不过曹彰也不是个草包,经过几次战争,他逐渐成熟了。曹操也认识到老三不是个嘴炮,而是个有执行力的狠人。于是派曹彰率军北征乌丸,让雏鹰勇敢地飞出鸟窝。
出征前,曹操警告了儿子:在家是父子,受命为君臣。一旦出征,为父就不能护短了,一切要遵守国家法度,一定要谨慎!
曹彰没有让曹操失望。他先是听田豫的计策,固守不出,然后等敌军撤退时才追击。曹彰跃马扬鞭,一骑绝尘,率先射倒数名敌人,曹军全军突击,打退了敌军。初战告捷,很多人以劳师远征为由,请求暂时休整。曹彰反问道:我们远征千里,不就是为了打胜仗?怎么能半途而废!他力排众议,下令全军追击,如果有士兵落后,直接按军法斩首。后来曹军急行军一昼夜,追上残敌,斩首数千。战事结束,曹彰重赏了将士,众人无不叹服。鲜卑人见曹军勇猛至此,于是归顺了汉朝,北方初定。
班师回朝后,曹操见到曹彰,喜形于色,揪着儿子的胡子说:我的黄须儿真是个奇才啊!曹操的众多儿子,大多学文,只曹彰练成了猛将。原本让曹操困扰不已的孩子,后来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为人父母,如果无法认同孩子选择的道路,至少要听听他们的想法,父母并非永远都正确。曹操虽不喜曹彰学武,但仍愿放手儿子去挑战,这一点开明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孩子,如果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愿望,应当积极用实干去证明自己,而不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一上手却满地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