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蜀汉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刘谌提出扭转战局之策,这个方法是否有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后主从谯周之言,正欲出降;忽屏风后转出一人,厉声而骂周曰:“偷生腐儒,岂可妄议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后主视之,乃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后主生七子: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七子中惟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余皆儒善。后主谓谌曰:“今大臣皆议当降,汝独仗血气之勇,欲令满城流血耶?”谌曰:“昔先帝在日,谯周未尝于预国政;今妄议大事,辄起乱言,甚非理也。臣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数万;姜维全师,皆在剑阁,若知魏兵犯阙,必来救应:内外攻击,可获大功。岂可听腐儒之言,轻废先帝之基业乎?”
后主叱之曰:“汝小儿岂识天时!”谌叩头哭曰:“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后主不听。谌放声大哭曰:“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吾宁死不辱也!”后主令近臣推出宫门,遂令谯周作降书,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来雒城请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邓艾斩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占领雒城。后主刘禅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提出开城投降,这一建议得到刘禅的采纳,但这一行为遭到刘禅第五子刘谌的强烈反对。不过,刘谌提出的以举国之力对抗敌军的主张还是遭到了刘禅的拒绝。刘禅派遣张绍和邓良前往雒城向邓艾投降,刘谌悲愤交加,在昭烈庙自刎身亡。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刘谌抗敌主张被刘禅拒绝后的反应,叫做“放声大哭”, 意为放开声音大声的哭。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已不可查,但应该很早便已经出现。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后主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及刘谌极力劝阻的情节,都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谯周传》载,得知邓艾即将兵临城下时,蜀汉朝廷一片惊慌。有大臣认为应该投靠东吴,也有大臣认为可以迁都南中,而谯周则是极力主张开城投降。最终,谯周的意见被后主刘禅采纳,蜀汉帝国也因此灭亡。
不过,谯周的投降言论,遭到了北地王刘谌的驳斥。《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与历史记载中刘谌主张背城一战、同死社稷的悲壮言语不同,小说中的刘谌提出了扭转败局的方法,既在坚守成都的同时,命屯兵剑阁的姜维率部回援,内外夹击,将邓艾这支孤军歼灭。这个方法能否奏效呢?其实是徒劳的。尽管姜维统率的是蜀汉大军主力,但此时的剑阁已在钟会大军的包围之下,别说是驰援成都,能否突破钟会大军都尚属疑问。即使突出重围驰援成都,也将很快遭到钟会和邓艾数十万大军的猛攻。以当时蜀汉的兵力与国力来看,亡国只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