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孙权若用定可一统三国,可惜他一句也没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孙策这个人《三国志》对其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和公道的,一方面承认了孙策是少年英才,一方面也承认了他的盖世武功和统兵才能,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后人经常忽略,那就是孙策的驭人能力,他表面看是一个类似项羽的武将,但是他在文治方面的才能是项羽所不能比的。他懂得重用武将,但是更重用文臣,甚至在孙策那里,文臣的地位比武将更高,而且他个人还非常礼贤下士。细看《三国志》,孙策礼贤下的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他把打下的城池都会交给文臣来治理,这是孙策非常难得的一个优点。
也正因此,孙策的江东创业时间非常短暂,但非常成功。从他17岁父亲孙坚去世,暂投袁术的时候,孙策就发现袁术并非雄主,心中便有想法,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做,于是,他用自己的诚恳多次去请教当时的扬州第一名士张纮,一开始张纮不愿跟孙策交心谈论天下事,但是后来被孙策的诚意和谦虚感动,便给他指了一条路,即如今天下,想创业,只能去江东。
于是,孙策就在张纮的谋划之下,前后筹备了大约2-3年的时间,到了公元194年的时候,孙策从袁术那里找了一个机会离开了。但是在演义中更为精彩,即孙策以父亲孙坚用命换来的传国玉玺送给袁术,然后从袁术那里把父亲的旧部黄盖、程普等猛将换走。孙策东渡长江,回到江东的时候,身边的人马很少,仅千余人或数千人,但是,就这样,孙策开启了自己的江东大业之路,并且他很成功,到公元200年,他基本已经占据江东六郡,江东完成了一统,雄踞一方之姿成熟。从孙策公元191年谋划到公元194年正式开始行动,再到公元200年,前后共用了大约9年,实际是6年时间。从创业的时间效率上来看,三国绝对无人能出其右了。也难怪,连文韬武略的曹操听说孙策已经一统江东后,都发出了一句感叹:“猘儿难与争锋也!”
但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刀剑过于锋利,则容易折损。而孙策则恰恰如是,年纪太轻,但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傲视三国。成功来得太快太突然,因此这个过程中必然也会结下许多仇家,而这些仇家的仇恨还没有消化掉,比如许贡的三个门客。其实这三个门客的说法也一直令人生疑,通常来说,老板或主人死了,不过就是树倒猢狲散,大家各自离散,自寻前程,但许贡被孙策杀了后,他这三个门客却没有跑路,而是留下来,潜伏了起来,干吗呢?他们要为自己的主人许贡复仇,杀掉孙策。
三个门客如此忠贞,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要么是许贡对待这三个门客有知遇之恩,要么是其他特殊感情,所以这样看来,这三个门客表面上是门客,实际上恐怕已经不是门客那么简单的身份了。
在公元200年,对于三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官渡之战的爆发,而对决的双方则是强大的袁绍势力和弱小的曹操势力。第二件大事是孙策遇刺,按照孙策的计划,是趁曹袁打架的时候,突袭许昌,把汉献帝借到自己的地盘上,这样以来他就能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都得到了一个大反转的结果。强大的袁绍没有打过弱小的曹操,而准备充足的孙策意气风发,却没有实现愿望,因为他去山中打猎,被许贡的三个门客一箭射中了脸庞,回去不治而亡了。
孙策死前把江东之主的位置没有留给儿子,而是留给了弟弟孙权,同时,他还给孙权留下了2句非常有远见的遗言,后来看,孙权若用定可一统三国,可惜他一句也没用。
孙策说的两句遗言,即:“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这周瑜和张昭可以说是江东两大柱石,孙策出外作战,周瑜基本同行,而孙策把攻下来的城池则交给张昭来管理,实际上看史书我们发现,张昭在孙策时期,其地位非常显贵,不但有管理政务的权利,还有管理军队的权利。
但孙权继位之后,表面上看他还是重用了周瑜和张昭,但是我们通过孙权后来的表现去分析就发现,孙权之所用还用哥哥孙策留下来的人是无奈之举,一开始,他还没有培植好自己的势力——(比如鲁肃、吕蒙、周泰、甘宁等,都是孙权后来培植的自己人),而且孙权在使用这两人的时候,并不是以诚相待,其潜意识中充满了防范之心。所以孙权和孙策的驭人能力和胸怀由此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有人说,在赤壁之战,孙权还是用了周瑜的嘛。是的,这是孙权的无奈之举,孙权不是也曾剥夺过周瑜的兵符吗?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之战后,给孙权提出过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他发现刘备非池中鱼,最好软禁刘备;第二个建议是趁曹操新败,无暇南顾之际,火速联盟马超,攻取川蜀之地,这样以来,以长江为界,南边尽属东吴所有。这样以来,孙权一统三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当然这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转换。可是孙权磨磨唧唧,一直对周瑜不放心,犹豫了很久都没有答应,等答应的时候,周瑜已经病死了。正应了孙策对孙权说的另一句遗言:“创天下你不如我,但是守业我不如你。”
除了周瑜,还有张昭,孙策让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但是孙权倒好,在做了吴王之后,要设立丞相,朝中大臣都认为张昭是最佳人选,但是孙权竟然因为张昭说话太刚直,不拍他的马屁,竟然两次都拒绝了。要知道,张昭在江东的地位和影响力之大,王朗说过一句话是“张昭乃江东之望”。孙权若能善用张昭,他后期的朝局大概不会那么混乱不堪。
关于孙策和孙权对待“江东之望”张昭的任用方面,史学家陈寿给出了一个非常公正客观的结论性评价,他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结论:江东出人才,但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这两大人才,周瑜和张昭,都是三国奇才,若孙权听孙策之言,对外用好周瑜,对内善用张昭。那么孙权的基业不会那么可怜,因为孙策知道孙权不善创业,所以留周瑜以供用之,因为周瑜属于一个统兵大才,具有创业和开拓能力。而张昭则是一个内政大才,尤其是对于江东具有凝聚力,孙权若善用,他在江东的守业就会更加顺利,更得人心,另张昭严格,在他的鞭策之下,孙权恐怕也不会到了后期昏聩至极,后宫混乱,儿子惨死,太子更替,功臣冤死。可惜孙权并未按照孙策嘱托真正善用此2人。此外,孙权还有一事处理非常糟糕,一直遭人非议,那就是孙权称帝后,追封他老爹孙坚为武烈皇帝,而追封江东的创业之主孙策只是一个奇怪的长沙桓王。而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并没有收到孙权的格外优待。有小伙伴说,孙权权欲熏心,是三国最为薄情之人,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