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本来可以提前统一天下的 可惜在此战中失败了

日期:2023-11-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秦国是怎么差点提前统一天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展开了两次大战。第一次是长平之战,赵国和韩国两国的联军被秦军击溃后,秦军穷追不舍,一共歼灭了四十五万赵军。第二次是邯郸之战,此战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

  最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国的联军坚持到了最后,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论及这两次战斗时,总是将长平之战看的很重,而将邯郸之战忽略了。其实,邯郸之战对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魏无忌、白起、范雎等,都与此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秦国大将白起向亲昭襄王要兵要粮,想携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威,一举荡平赵国。但是,秦国的宰相范雎中了赵国的离间计。他见白起越战越勇,害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于是,他向秦昭襄王进言,想要制止白起的进攻。秦昭襄王一直对宰相言听计从,他立即向白起下令,明他速速回国。白起撤走了,可是,秦国其余的将士仍在攻赵。

  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毫无对策,赵国的上党地区(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太原地区(今山西省的西北部)很快便陷落了。秦军愈战愈勇,甚至,占据了赵国的武安(今河北武安县)。邯郸是赵国的首都,万万不能有失。而武安距邯郸只有六十多里,可以说,秦国旦夕之间便可兵临赵国城下。

  但是,赵国毕竟立国多年,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虽然被秦国打的抬不起头来,可是,它也一直在奋力抵抗。秦国在占据了武汉后,已很难再前进一步。而且,秦国百姓已经很难负担起秦军的巨大开销。秦昭襄王一方面担心激起民变,一方面担心楚国和魏国等国将会出兵援救赵国。斟酌再三之后,秦昭襄王决定同赵国议和。

  没有一举将赵国荡平,秦昭襄王感到非常遗憾。于是,他在和谈中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要求赵王必须来秦都咸阳。赵国群臣闻之,一个个吓得说不出话来。此情此景,都与四十年前的楚怀王十分相似。当年,楚怀王接受秦昭襄王的邀请来到秦国。不料,秦国背信弃义,竟然将楚怀王囚禁。此事一出,各国都认为秦国之言断不可信。

  但是,赵王明白赵国如今危在旦夕,除了入秦谈判之外别无他法。赵王视死如归,亲自前往秦国谈判。最终,赵王和秦昭襄王达成合约,决定割让赵国的五县之地给秦国,以换取秦国的罢兵。赵王回国后,群臣们听到各地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以赵国大臣虞卿为首的反秦派更是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虞卿认为:占据上风的秦国之所以要议和,正是因为它已经无力再战了。秦国已露疲态,此时如将土地送给齐、魏等国,然后和它们一起攻打秦国,定能收复大片失地。而且,就算是将土地给秦国,也难保秦国明年不会再次侵略。虞卿的话有理有据,一下子便将赵王点醒了。深思熟虑后,赵王决定撕毁合约,坚持与秦国斗到底。

  赵王认为,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虽然危机四伏,但誓死血战,未必就没有生还的机会。自此,赵王宵衣旰食,勤于政务。对内,赵王操练兵马,加固城池。对外,赵王与燕、魏联姻,和齐、楚建立同盟,以求护佑。为了进一步获取他国的支持,赵国将灵丘(今山东省滕州)送给了楚国的宰相,建立了赵、楚联盟。

  秦昭襄王见赵国拒不割地,勃然大怒。他下令让秦军进军,兵锋直指邯郸。

  秦军已经疲惫不堪,若要他们攻破邯郸,则必须要有一名经验老到的主帅坐镇。想来想去,秦昭襄王决定派白起前去。恰巧当时白起有病在身,而且,老将白起已经六十多岁了。思前想后,秦昭襄王并未勉强白起,而是决定让王陵担任主将。王陵率军向邯郸发起猛攻,但在赵国将士的拼死抵抗下,秦军胜少败多,仅剩下的一点精兵也被赵军给打没了。

  无奈之下,王陵只好向秦王要兵。援军到达后,王陵硬着头皮再次发动进攻。这次,他将手中的兵力都用上了,想要一举攻破邯郸。不过,王陵还是低估了赵国。攻城之战,向来是攻击一方占劣势。何况,邯郸乃赵国命门,墙高沟深,不是用蛮力就可以征服的。攻城战持续了很久,秦军在损失了数万的兵士后,仍未攻下邯郸。

  看到攻城之战进入胶着状态,秦昭襄王也是骑虎难下。此时如果罢兵,就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之后如果再想攻破邯郸,则更加困难。

  两相权衡之后,秦王决定再请白起出山。白起身上的病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他身经百战,这次战斗的难度,他心知肚明。在白起看来,秦军远离家乡来攻打他国的国都,本就很难取胜。而且,如果赵国说动其他国家攻打秦国后方的话,秦国必定失败。看到白起并不想出征,秦昭襄王派丞相范雎前去劝说。

  令秦王没有料到的是,范雎不仅没有说动白起,反而起了反作用。当年,秦军士气正旺之时,白起曾想一鼓作气攻下邯郸。可就因为范雎的谗言,秦王将白起罢斥。君命不可违,无奈之下,白气只好含恨而返。如今情况危急,秦王竟然又派自己来收拾残局。而且,派来的人正是当时诽谤自己的范雎。

  白起越想越生气,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推辞,最后干脆称病不出,表示不想趟这浑水。

  秦昭襄王正为邯郸之战忙的焦头烂额,听说白起不愿意出战,顿时恼羞成怒。他直接说道:“没有白起,难道秦国就不能灭了赵国吗?”震怒之下,秦昭襄王命王龁接替王陵,令他速速出兵灭赵。王龁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可用尽全力攻城仍然无法成功。秦军死伤惨重,邯郸城仍然巍然不动。而且,赵国时不时地偷袭秦军的粮草,令秦军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在对待邯郸之战的态度上,也开始左右摇摆起来。秦国与赵国开战的前期,齐国和魏国都表示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开始站在了赵国这一边。

  当时,魏国的君王是魏安僖王,也就是信陵君的哥哥。魏安僖登基的时候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当时的他踌躇满志,势要压秦国一头。因此,他派人四处联络各国,最后甚至和赵国、魏国一起集结了十五万大军一起攻打秦国。当时,魏安僖王和秦军在华阳(今河南新郑)展开激战。但是,经验尚浅的魏安僖王低估了秦军的实力,被秦军打的溃不成军

  自此之后,魏安僖王行事越来越稳重,再不敢有冒险之举。这样做,虽然稳定了魏国的局势,可也让赵王自己变得谨小慎微,畏手畏脚起来。秦国同赵国开战的前期,魏安僖王抱着隔山观虎斗的心态,也乐得从中渔利。可是,看到秦国围攻邯郸,决心灭赵后,魏安僖王也不禁胆寒,生怕自己遭遇唇亡齿寒之祸。于是,他派遣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援救赵国。

  秦昭襄王看到赵国想要横插一手,勃然大怒。他威胁魏安僖王道:“秦军马上便可以攻下邯郸,谁敢救援赵国,我先发兵攻打他。”看到燕国和韩国都按兵不动,一向保守的魏安僖王也不禁犹豫起来。于是,他令魏军停止前进,静观局势。不料,信陵君迫不及待地想要援救赵国。他不顾哥哥的命令,派人偷走了兵符,强行派兵救赵。

  与此同时,赵国也说动了楚考烈王出兵。楚、魏、赵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看到联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信陵君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看准时机,主动向秦军发动进攻。秦军早已疲惫不堪,面对三国的联军更是无力应对,只好在死伤惨重中艰难撤退。白起看到局势发展成这样,无奈地叹息道:“秦王不听我的话,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白起自知无力回天,于是,说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坚决不出。秦昭襄王感觉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挑战,于是,将白起贬为小卒,并将他派往阴秘(今甘肃灵台)。白起为秦国出生入死,一直忠心耿耿。如今看到秦王竟然如此对待自己,顿感悲凉。他以老将的身份,以自己的病重为由,拒不前往阴秘。

  秦昭襄王为了安定人心,也不好强行让白起离去。于是,他同意让白起留在咸阳养病,以表示自己对老将的敬重。秦军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尚能且战且退。王龁收拾残卒后,鼓舞士气,再次与联军展开大战。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是,面对坚持抵抗的秦军,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此战持续了三四个月,仍未分出胜负。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王龁率领大军前去夺取汾城(今山西省襄汾县)。汾城是秦军粮草运输中的重要地点,如果,汾城攻不下来,那么,秦军就很难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这个道理,联军同样明白。在两方的作战中,汾城都被当做主要目标。汾城几经易手,最终还是被联军牢牢占据。自此,秦国已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只得撤兵。

  这场秦赵大战,最后以秦国的失败收场。

  秦昭襄王听到王龁失败的消息后,非但不仅没有检讨自己的失误,甚至,还将怒火发泄到了白起的身上。他再次催促白起,令他马上离开咸阳,不得再以病推迟。白起看到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如此行事,只得冷笑着前往阴秘。此时,宰相范雎再次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秦王对白起一直不满,听了范雎的话后更加生气,认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白起不肯出战。于是,他下旨令白起自尽。

  可怜一代名将,没有在沙场上马革裹尸,最终,到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此次失败后,秦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作战。从之后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参考资料:

  【《赵国史话》、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