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要想自称奴才有多难 不是满洲人都不能叫

日期:2023-11-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清朝时期自称奴才有多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奴才,这两个字是对人莫大的侮辱,骂人狗奴才就相当于问候了祖宗一般。

  然而看到清宫的人大体都知道“奴才”一词,而且戏里人皆称奴才,其实不然有些人能称奴才有些人连奴才都称不了。

  我们也不去论“奴才”与“臣”谁尊谁卑,不过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

  对于汉臣一般自称“臣某某某”,如果能赞拜不名那是极大的光荣,不过这一般这是权臣才能享受到的。

  对于奴才最先出自哪里已经无法考证,一般用奴才是称呼下人,不过也有骂人的意思。如果从史书记载中窥得一二,最早莫过于《晋书》的记载匈奴汉王刘渊骂司马炎的儿子司马颖到:“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对于自称奴才,明朝之前未曾有也!

  最早诸如司马相如、蔡邕、刘琨、韩愈等文人的章奏自称臣妾,不过这只是谀词,未尝以书衔焉。

  明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这些一般由太监充当一把手,自然很多人和很多影视上太监全部自称奴才。其实当时的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

  不过据清朝的资料《稗勺》中有云:“明代宦官,对上称奴侪。”有人肯定说侪是通假字,且读音也为chái,古今汉语之别罢了,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作者后半句就是对你的批评——“今人讹侪为才云。是不读书之甚者。”

  满清入关后,实行民族高压政治策略,不仅强迫汉族剃发易服,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和肉体上进行禁锢。

  清朝前期,基本上沿用明朝制度,此时只有皇宫内的太监、奴婢自称奴才。

  到了雍正时期,清朝达到了极盛,思想禁锢也达到了极盛。说错话、写错诗会挑起清朝皇帝敏感的神经,大臣只得阿谀逢迎。为了讨好主子,让外人和主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对主人更忠诚,一些王公、旗主、大臣的家臣便开始自此“奴才”。王公、旗主、大臣自然觉得洋洋得意,于是也纷纷效仿,对皇帝及其嫔妃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

  于是“奴才”成为邀宠、显示忠诚、亲昵的专用名词,可想这些人为了荣华富贵是多么无节操。

  乾隆帝自此十全老人,奴才成为邀宠专用则由他开始日渐隆盛,甚至乾隆还为此颁布圣谕。

  乾隆二十三年谕曰:“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着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据此,则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

  此时乾隆严格界定了满洲大臣称奴才和称臣的界限,于公是办事的大臣,于私则是自己的私奴,其实这也是皇帝对满洲人莫大的荣宠。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乾隆这个神经及其敏感之君。

  乾隆三十八年,凉州镇总兵乔照于奏谢折内称臣,这一语引来乾隆帝的严旨申饬。圣旨曰:“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乔照岂容不知?虽臣仆本属一体,称谓原无重轻,但乔照甫加总兵,即如此妄行无忌,足见其器小易盈,着传旨严行申饬。”

  这无异是告诉满洲大臣你们就是老子家的私奴,称奴才难道还委屈你了?这也是防范武将的一种办法。

  同样的事情还在乾隆孙子道光帝时发生过一起,则说的更明确提出满洲武将就是满清皇帝的私奴。

  道光五年,降旨规定:“督抚藩臬之内,如系旗员,于请安谢恩折,着缮写奴才字样;凡遇一切公事奏折,着写臣字。”不过他特别交代的是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使这些满洲文臣,对于满洲武将无明确交代,也许是道光帝默认其家奴。

  道光六年,对于满洲武将如何自称终于有了定论。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穆兰岱因陈奏青海蒙古事宜,折内称臣,遭到道光帝的严旨申饬。道光帝还明确指出先前的圣旨特指文职,并未指武职如此。由此之后武员公事折奏均自称奴才,另外道光帝申饬穆兰岱时还说他染汉人习气。

  说道汉人习气,我们就来说说满清时候汉臣如何自称?

  其实对于奴才之词,在满洲人内分文武,在全国上下则分满汉。汉人自然对奴才之词不满,满人却感觉这是亲昵之词。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都能发现,和珅是张口闭口奴才,纪晓岚则左一个臣右一个臣,别以为是纪晓岚高贵和珅低劣,其实乾隆帝规定汉人无资格称奴才。

  乾隆帝这人的神经是极其敏感的,不称奴才觉得你其心必异,称奴才觉得你是想攀高枝。

  乾隆三十五年,周元理(汉族)会同西宁、达翎阿(满族)奏报搜捕蝗孽,奏折内列名处,西甯、达翎阿称奴才,周元理则称臣。这下惹恼了乾隆,本来周元理称臣符合乾隆二十三年的规定,但是乾隆生性多疑,觉得他是不屑与西宁同称,有标新立异之嫌。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御史天保(满族)、马人龙(汉族)奏监考教习查出代倩情弊一折,奏折内马人龙随着天保一起称奴才。本以为乾隆会龙颜大悦,乾隆却也是大为恼火,认定马人龙这是冒称。更是颁布上谕明确规定: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且亦惟请安谢恩及陈奏己事则然,若因公奏事,则满汉俱应称臣。盖奴才即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礼也。今天保、马人龙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为指示,恐此后转相效尤,而无知之徒,或因为献媚,不可不防其渐。嗣后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着一体称臣,以昭画一。如是,是皇上不欲汉人之称奴才,而以满人迁就汉人也。故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

  真是伴君如伴虎,清朝三朝宰相(乾隆、嘉庆、道光)曹振镛凭着“多磕头、少说话”一条富贵终身,死后也谥得“文正”。可见清朝专制下,容不得你说话,奴御控制下还不是你想当奴才就能当奴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