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刘墉是山东诸城人士,家族显赫,是名门之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刘统勋比刘墉的官职还要高,但是,他究竟官至何处,史料没给出一个具体的说法。《宰相刘罗锅》是很早的一部电视剧,一度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观众们被刘墉、和珅之间的“斗法”所深深吸引,纷纷拍手称赞。刘墉因身材佝偻,被乾隆皇帝叫成“罗锅”。
其中,听过“君臣斗”这段曲艺作品的观众,应该记得这样一个描述:每逢刘罗锅的“罗锅”一动,就说明他脑中又涌现出了一个计策。当然,此人究竟是因为身体有疾,还是另有隐情造成的驼背,目前众说纷纭。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就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刘门是清朝望族,先后出了十一位进士,七位二品以上的大官。乾隆爷为表彰刘门的忠孝,特赐字“海岱高门第”。刘统勋与刘墉这对父子同朝出任大学士,一度被人所熟知,当然,这也是刘门至高无上的荣誉。此后,刘统勋的孙子-刘镮之在嘉庆年间任尚书。刘家三代忠臣孝子的美名,也因此传播开来,被称为“一门三公,父子同宰”,实乃刘门的荣耀。
据清朝末年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刘统勋的住宅就是典型的“赐第”。
刘统勋曾出任过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但最终官居何位尚且不明。他从政四十余年,是个清洁廉明的好官。而且,在吏治、军事、治水患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政绩。乾隆三十八年,他在早朝的路上突然猝死,被皇帝追为太傅,以示惋惜。第二年归葬家乡山东诸城白家庄祖坟,沿途二十里文武官员均至柩前吊祭。
漕运和治水一直是朝廷的大事,刘统勋年轻时特意学过治水之法。此后,他受命主持疏通运河、督建水道等工作,这一做就做了三十年。这期间,刘统勋一直秉公执法,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挽回了国家损失,而且,治理水患有功,按时完成了修堤建坝的工作。此人一生廉政,曾参与多次贪腐之案的主持工作,且能秉公执法。
据说,刘统勋此人非常耿直,从不因对方的身份而左右自己的判断。他曾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徇私枉法,处处体现了刘统勋的刚正不阿和不畏强权,更是被乾隆爷誉为“真宰相”。
刘墉是刘家的长子,他与父亲有着一样的品质,非常清廉而且善于文墨,被大家称为“浓墨宰相”。刘墉在嘉庆九年时去世,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刘墉之所以能走上仕途,也与这个家族有着不解的渊源,他一生为官五十载,几经沉浮,最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继承了父亲衣钵,成为大清要臣,也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据说,刘墉在乾隆十六年时高中进士,他的成绩位列前十名之内,而且,他在殿试上的表现,应该就是当年的状元。可是,乾隆有意提拔一位平民才俊,所以,刘墉才与状元失之交臂了。嘉庆皇帝称他为“刘罗锅”,完全是当时的刘墉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身材佝偻自然是人之常情。所以,真实的历史是:刘墉既不是罗锅,也不是状元。
他并没有跟和珅斗一辈子,因为,他比和珅大了三十多岁,没有太多交手的机会。很多人认为:刘墉的政务水平远不及父亲,并不像网传的那般优秀。
刘镮之是刘统勋的孙子,次子刘堪的儿子,刘墉的侄子,乾隆四十四年时中了进士,后来,担任了顺天府尹一职。他始终心怀百姓,经常开仓放粮,救百姓于危难之中。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刘门一共出了十四位知县以上的官员,而且都作出了政绩,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为刘门争得了不少荣耀。
刘家人要求后世必须清廉,因此,在浑浊的官场里也靠着刘家的做派保持着一股廉政之风。刘统勋身居相位,可是,他居然没有私产,也没自己的田产。友人看不过去,赠与他钱两,都被他一一分给了百姓。刘墉也十分朴素,甚至便服都是打补丁的,丝毫没有当朝重臣的奢侈作风,这些都与乾隆末年的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家人非常重视教育,认为读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从顺治年间开始,刘家就有刘必显中了进士,从此,格外重视子孙的教育,这也是造成刘门不断中举的一个原因。据记载,刘必显是逄戈庄刘氏考中进士第一人,自此之后,逄戈庄刘氏人才辈出,可谓清朝山东第一高门第。即便刘氏一族在乾嘉时期备受皇帝宠信,可是,他们依然把读书视为头等大事。
高密文友墨水河就曾写过《颂刘墉世家》:
刘墉故里逄戈庄,簪缨世家出农乡。诗书继世建伟业,代有贤达振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