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汉元帝为何没有掌握中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宣帝之后是汉元帝,汉元帝在历史上有一个明确的形象,是“仁柔”。汉宣帝在世时就对作为太子的他的“仁柔”感到不安,但考虑到原配许皇后,就没有换掉他。因为汉昭帝去世时无子,所以在霍光的主导下,朝廷从民间将汉宣帝找来继位,当时汉宣帝就已经娶妻生子了。许皇后相当于汉宣帝未即位时共过患难的妻子,两人感情深厚,太子是许皇后亲生的,汉宣帝不忍废换。
太子曾经因劝汉宣帝多用儒生,而被汉宣帝训了一顿。汉宣帝告诉他:“我们王朝的传统,是儒法并用,不能独任儒术。”训过之后,汉宣帝忧心忡忡地预言:“乱我汉家者,太子也。”汉宣帝去世时,这位太子二十七岁,以任何标准看,他都不是小孩子了。但显然出于对太子过于“仁柔”的担忧,汉宣帝死前竟然比照汉武帝故事,任命了三个人辅政。但和汉武帝的任命很不一样的是,奉命辅政的人包括宦官石显。这清楚地展现了中朝崛起,掌握实权的情形。
汉元帝即位没多久,石显就对外朝辅政大臣萧望之发动攻击。他用的方式,和当年桑弘羊和上官桀等斗霍光时用的一模一样,但两者的结果截然不同。趁着萧望之休假时,石显上奏汉元帝,揭发萧望之图谋不轨,建议汉元帝将萧望之“召致廷尉”。汉元帝同意了,于是萧望之被捕下狱。过了一段时间,汉元帝问起来,才发现原来“召致廷尉”是这个意思,他吓了一大跳,难过得痛哭流涕。
通过这件事,我们更深入地明白了汉宣帝所担心的到底是什么。“仁柔”其实是掩饰之词,真正的问题是汉元帝的智力恐怕不及一般人。他当了那么久的太子,却始终无法搞清楚朝廷的运作,这才会惹得汉宣帝训他,要他去弄清楚政治运作的现实。汉宣帝死前,一定知道儿子虽然二十七岁了,却并未具有正常的成年人的行为能力,所以才会忧心地指定辅政人员。
“仁柔”的汉元帝对外朝很陌生,才会连什么是“召致廷尉”都不懂。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将自己关在宫中,和大批的女人在一起。汉元帝一朝大幅地增加了宫闱中的侍女人数,他们甚至多到汉元帝无法一一认识,必须请画工为每一个人画像,以供汉元帝指认的程度。于是,想要得到亲近皇帝机会的侍女,就去贿赂画工,请画工把她们画得漂亮、迷人些。如此而有了后来流传的王昭君故事,据说她就是因为没有贿赂画工,而被画工刻意画丑了,所以才沦落到被送出塞和亲的。
史书上明确记载,汉元帝朝宫内的开销大幅地增加。因为侍女多了,连带被服、用具、金银饰器,乃至车马等都要跟着增加。所以,仅是养马就养了近万匹,仅是进贡被服就动用几千个工人长期工作。朝廷对外的支出减少了,汉武帝朝建立起来的聚敛机制却依旧运作,所以朝廷就能有余力将宫中弄得豪华奢侈。
汉元帝将自己关在这豪华的宫闱之内,与外朝越来越疏远,于是朝廷权力就落在了中朝的石显手中。汉元帝去世后,当时二十岁的汉成帝刘骜即位。新即位的汉成帝无法忍受石显掌有大权的状况,但他要如何对待占领了中朝的宦官呢?只能依靠他的母亲王太后的亲戚,这是他在宫中少数熟悉,并能联系运用的力量。石显被外戚王家的力量打败后,权力并没有回到汉成帝的手中,而落到了王家的身上。
石显的势力被消灭后,朝廷中最有权力的人,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王家的五个儿子竟然在同一天一起封侯,号称“五侯”,这使外戚王家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