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明朝的特务机构,一般人们都会想到锦衣卫、东厂及西厂,但事实上,明朝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特务机构,权势更是超过了锦衣卫及东西两厂,它就是明朝的“内厂”,又称“大内厂”或“内行厂”。
我们在提到明朝的厂卫制度时,常常将“内厂”忽略。事实上,准确的“厂卫”应当指的是东厂、西厂、内厂及锦衣卫四者的合称。而其中的内厂自成系统,除负责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及西厂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权势之大令人咋舌。
厂卫是明朝特有的特务政治工具,主要充当皇帝的耳目与爪牙,帮助皇帝巩固皇权。说到厂卫制度,还得从朱元璋说起。最早的厂卫,是朱元璋时成立的锦衣卫。锦衣卫前身是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刚开始主要负责皇帝的仪仗及护卫工作。后来,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才成立锦衣卫,并赋予其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成为皇帝直属的特务机构。
后来,朱元璋也意识到了锦衣卫的弊端,为了给后代的“仁政”铺路,裁撤掉了锦衣卫。不料明成祖朱棣发动叛乱成功上台,为巩固统治,朱棣又恢复了锦衣卫。后来,朱棣觉得设立于宫外的锦衣卫运用不方便,因而又设立了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的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使东厂权力还在锦衣卫之上,由此埋下了明朝宦官干政的隐患。
到明宪宗时,太监汪直成功获取了皇帝的宠信,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许多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宪宗,致使宪宗整日疑神疑鬼,并在后来决定设立新的内廷机构——西厂。由于皇帝的支持,西厂直接从锦衣卫中选拔人员,迅速发展,其人员权势很快超过东厂。由此,明朝形成了锦衣卫与东西厂三大特务机构并存的现象。
明武宗时,司礼监太监刘瑾权倾朝野,因刘瑾和当时的东西厂首领有矛盾,就干脆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并一举将锦衣卫和东西厂都纳入了监察范围内,凌驾于其上,内行厂权势一时无两。内行厂用刑酷烈,行事凶狠,且肆无忌惮,当时无论是官吏百姓还是锦衣卫及东西两厂的成员,都畏之如虎。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明代的这些特务机构其实权势并非是等同的,越往后成立的,由于皇帝的支持,权力大多会超越之前成立的。因而,锦衣卫最先成立,到后来反倒成了权势最低的。东西两厂直接从锦衣卫选拔走人员,内行厂更是直接将其视为监察目标。而至于内行厂,除了受皇帝干预,权势已几乎不受限制,好在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一同遭到了裁撤。
明朝的厂卫制度,设立的初衷本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治。确实,厂卫也发挥了一些功效,如遏制了部分官吏的恶行等。然而,在皇帝的放纵下,这些机构的权势却膨胀过度,一度凌驾于社会法制之上,并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稳定遭到严重挑战。而后来的东西厂及内厂的出现,更是导致了宦官干政乱政的现象愈演愈烈,官吏百姓噤若寒蝉,社会混乱不堪。
归根结底,厂卫的失控乱政,与皇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无法有效制衡的权利必将带来灾难,而厂卫依托于皇权而得以肆无忌惮,除明君在位进行压制外,依靠于国家制度已几乎无法对其权利进行限制,这样的弊端正是厂卫制度的痛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