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孝庄太后的棺椁,康熙为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日期:2023-11-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朝有两位最著名的太后,她们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两人都影响了清朝的发展,只是其中一位导致了清朝的灭亡,而另外一位却帮清朝走向了强盛。前者是清末时的慈禧太后,而后者就是一代贤后孝庄太后。

  只是,让人非常奇怪的是,孝庄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去世,棺椁却一直没有安葬,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足足37年之后,才得以入土为安。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难道孝庄做了什么错事,让康熙非常恼怒,才不肯让自己的祖母皇太后入土为安?实际上,并非如此。

  康熙和祖母孝庄感情深厚

  顺治因为感染天花,病入膏肓,因此,临终前特别指定了由已经出过天花的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继位。康熙时年仅八岁,全靠孝庄太后的照顾和支持,才成了满汉文化皆通的一代贤君明主。而且,康熙能够斗倒鳌拜,最终亲政,也多是孝庄参与,替康熙谋划。据《清史稿》记载,孝庄太后并不会主动干预朝政,但康熙早期却十分依赖孝庄太后,“朝廷有黜陟(即官员任免等事),上多告而后行”,康熙通常都会先告诉孝庄,然后才去执行。

  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曾经流着泪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自康熙二十七年到六十一年,共计34年的时间内,康熙一共去祭谒孝庄太后的暂安奉殿多达26次之多,基本上是每年必去,可见康熙对孝庄太后的感情之深。康熙对祖母皇太后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必然不会不尽孝道,阻挠孝庄太后入土为安。

  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千古谜团

  既然康熙与孝庄之间的感情没有问题,也就有了另外一种猜测,说是孝庄下嫁了多尔衮,无颜去见皇太极。因此,孝庄太后临终前才要求康熙:“太宗(皇太极昭陵)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孝庄太后让康熙将他葬在顺治的孝陵旁边。但是,按照当时的礼法,后妃都要去陪葬对应的先皇,没有陪葬子孙的道理。这让康熙很为难,因此,才久久没有让孝庄入土为安。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悬案一桩,不管是支持者,反对者,都各有各的道理,因为相关清宫档案缺失,谁都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

  不过,从蛛丝马迹上来看,孝庄与多尔衮有染,是极为可能的,至于下嫁,至少清宫档案中没有记载,我们也不能枉加断定。

  那为什么说孝庄和多尔衮极有可能有染呢?

  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被迫陪葬努尔哈赤,年幼的多尔衮及其弟弟多铎失去了母亲,就由皇太极抚养。孝庄投奔自己的姑母哲哲,而哲哲是皇太极的妃子,实际上也是在皇太极的抚养之下。

  多尔衮也就比孝庄年长几个月,当时多尔衮15岁,孝庄14岁,加上清军还未入关,汉化程度较低,所以,作为游猎民族,两人时常见面,在一起玩耍,从而互生好感,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孝庄嫁给皇太极之后,皇太极最爱的女子也不是孝庄,而是海兰珠。甚至在皇太极去世之前,五大妃之中,孝庄的地位都是最低的。所以,要说孝庄对皇太极多么有感情,真说不上。

  而在立新君之时,多尔衮之所以选择福临,而不选择博穆博果尔,除了年龄之外,很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尔衮跟孝庄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存在,多尔衮自信可以控制住孝庄和小皇帝。

  多尔衮的称呼也从摄政王、皇叔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不过这点倒是不能证明孝庄就嫁给了多尔衮。毕竟,历史上小皇帝称摄政大臣为“父”的很多,不一定就是娶了先帝的后妃。

  但是,多尔衮死了十年之后,顺治在要求礼部追封他的乳母李氏时,曾在诏书中说:“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正常情况下,皇帝每天给自己的母亲皇太后请安,是惯例。但是,顺治每次都要一个月才能见到母亲一次,为什么如此?只能是一个原因,孝庄虽然没有正式嫁给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却很可能经常留宿宫中。孝庄为了避免顺治见到,也就不让顺治天天去请安了。

  孝庄可能与多尔衮有染,所以,孝庄不让康熙将自己陪葬皇太极的昭陵,似乎有点道理。不过,这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曾经的一代女皇武则天都曾经有过很多面首,最后不还是心安理得的陪葬了唐高宗李治。汉人都无所谓,更不要说刚入关不久的满人了,根本就不会有这个顾虑。

  孝庄太后不愿陪葬昭陵的真实原因

  孝庄太后绝对是一代贤后,她为了满清团结,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位,并且不被篡位,可谓是忍辱负重。即使真的曾经委身于多尔衮,也并不是不光彩的事情,反而更显得一个母亲的伟大。包括皇太极,如果了解了孝庄为了满清,为了自己的儿子福临,做出了如此的牺牲,应该感激才对。

  孝庄还是一位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勤俭节约的皇太后。顺治十年,孝庄听说大雨成灾,房屋倒塌,田禾淹没,将自己平日节约出来的银两八万两拿了出来,让顺治赈济满汉兵民。顺治十三年,京畿附近连年灾荒,粮食歉收,民生艰难,孝庄再次下令宫中嫔妃节俭,省银三万两,赈济灾民。对比一下慈禧,内忧外患之际,还日耗白银4万两,天天在为园林、陵寝和自己的寿诞操心,清朝在慈禧的手中不亡才怪了。而清朝在孝庄的打理下,不迎来盛世,那也是奇怪了。

  正因为孝庄是一位隐忍有权谋,同时,又心念天下百姓,身体力行,勤俭节约的贤太后,所以,她才不让康熙将她运回盛京陪葬昭陵。

  首先,孝庄太后说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不便合葬。此话虽然不假,但也只是个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实际上,可能孝庄真的也不喜欢皇太极,作为一代女强人,不愿跟皇太极合葬。

  其次,孝庄节俭爱民,如果要将棺椁运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必然是劳民伤财,孝庄不忍再劳师动众

  最后一个原因,这应该也是让康熙非常为难的原因。孝庄临终前,很可能要求康熙将自己葬入顺治孝陵的妃陵寝之中,这样子就不用重新选址建陵了,劳民伤财了,反而可以很轻松的在孝陵妃陵寝的地宫之中,增加一间券室(就是一个小隔间)即可。

  正是因为孝庄的这个要求,才让康熙十分的为难。在孝陵旁单独建陵,违反了孝庄的遗愿;将孝庄的棺椁放入顺治妃陵寝的地宫之中,这又非常不合礼制。让婆婆和媳妇一起陪葬儿子,这怎么说都是一件非常怪异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康熙才拖了37年之久,都没能将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入土为安。

  等到了雍正时期,这位四阿哥胤禛不愧是一代雄主,做事雷利果断,毫不拖泥带水。雍正以孝庄太后棺椁暂厝之地,位置极佳,得以庇佑圣祖在位时间绵长,子嗣众多,且朝局兴盛为由,直接命人就地为孝庄太后建陵。同时,照顾到陪葬的礼制,孝庄陵寝的方位,与位于盛京的皇太极昭陵相互呼应,让孝庄得以继续陪葬皇太极,并命名为昭西陵。同时,孝庄的陵寝就在顺治孝陵的旁边,也满足了孝庄太后的临终遗言,要陪着儿子和孙子

  好了,原本一件看似非常复杂,让康熙头疼了37年之久的事情,被雍正一板斧下去,就给解决了。不能不佩服雍正的才华呀,绝对是大清入关之后综合排名第一的皇帝,没有雍正,估计乾隆就要喝西北风了,更不要说康乾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