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北魏拓跋晃,其实不是忧虑而死,因为谋反所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拓跋晃作为北魏的皇太子,他的死因确实是个谜,因为历史上记述他是忧虑而死的,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而造成他忧虑而死的原因就是他反对其父要灭掉佛教,喜好佛法的拓跋晃与其父发生了冲突,而后因为父亲宠臣宗爱的陷害,使得大批东宫官员被杀,而后忧虑而死。历史记述很简短,无非就是父子政见不合,而其又与其父亲的宠臣,阴险暴躁的宗爱有过剧烈冲突。而后朝廷里有小人用阴招,让两父子相互怀疑,拓跋焘一怒之下将东宫大批官员处死,这种情况造成忧虑过度,以二十四岁的年纪病故。
然而越是简短的史书记载,就越有问题,尤其在南北朝,特别是这种皇家之事。关于拓跋晃之死的原因都很简短。其实,无非就是父子间的权利相争,以及会涉及到的一些民族问题。那个时期有个汉族的世家大族权臣崔浩,而拓跋焘一心想推行汉化政策。拓跋晃是鲜卑宗室,是贵族阶级代表,这么一说应该明白怎么回事了吧。
作为汉族权臣的代表崔浩与皇太子是有很大的矛盾。然而他这个人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其实想想就知道了,没有皇帝的大力支持,作为大臣的他也不至于这么去做。而拓跋晃也很有政治才能,但他却属于鲜卑贵族,这显而易见的是拓跋父子间明里暗里的争斗。在加上在关于灭佛上的冲突,这也说明了父子不合,拓跋晃显然不明白拓跋焘为什么会灭佛。正应了,子不知父,父不知子这句话。其实,就是权力相争,而恰恰的是拓跋晃好佛,有受益关系。
而崔浩后来因国史之狱一案被株连九族,原因是大量爆料鲜卑贵族及皇家史事。而崔浩究竟写了什么,肯定是被毁了的,也是这次事件,拓跋父子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了。崔浩是拓跋焘用来实行汉化政策的重臣,却偏偏行事不慎,被鲜卑贵族抓住了把柄。客观而论,崔浩写这些事并没有错,只是呈现了一个真相,但他忘了那时是鲜卑统治下的北朝,即便拓跋焘任用汉族世家大族,也想改变这种民族对立,但显然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能的。史书上有描述,拓跋焘看见这国史的时候也很是愤怒的,你想想你写的东西主子都不待见,这也造成了崔浩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死的。而崔浩之死,不管主因还是其它有什么不可知的猫腻,但这件事使得拓跋父子矛盾激化。因为拓跋焘发现,皇太子势力真的太强大了,已经对自己的产生了威胁,既然有了威胁就自然不会留你了。归根结底,拓跋晃的死就在于这皇权争斗。当然,北朝的历史简短,有掩盖拓跋晃之死的目的。但可以从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来看北朝的历史啊。
简要的说,拓跋晃有才智谋略,精明强干,在十二岁的时候开始监国,而拓跋焘想实行汉化,自然会触及鲜卑贵族的利益,加上拓跋晃年幼,所以这些鲜卑贵族逐步向皇太子靠拢,并扩大。这就是矛盾起因,而转折点正是崔浩之死。可以说这是拓跋焘一次斗争失败下无奈杀推行他政策的重臣,这使得他意识到此时太子党居然隐隐有了压过皇帝的势力,要是父子间政见相合到没什么,偏偏两个对立。像这种情况会出现什么事,想一下就清楚了。监国太子与皇帝的两相对立,必有一伤。
在拓跋焘南征之前,他命令拓跋晃去吞并漠南,命令吴王拓跋余留守平城,顺势解除了皇太子拓跋晃的监国之权,这便是拓跋晃忧虑的由来。于是,就有了拓跋焘征汝南,驻军瓜步时,得知皇太子拓跋晃居然暗中收拢军队的指挥权。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拓跋晃准备举兵造反。而拓跋焘,作为一生征战天下的皇帝。以诈死计,骗过了拓跋晃。而拓跋晃信以为真,作为皇太子肯定是得去奔丧的,结果吗,拓跋晃被捕。拓跋晃忧虑而死是一定事实,但主要的原因是他准备谋反所致。关于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不做论述。毕竟问题是问拓跋晃之死,死于父子的权势相争。至于后来拓跋焘死于他宠幸的中常侍宗爱之手,而后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在其旧部拥立下发动政变取得皇位,也算是一种因果循环吧。由此,南北史混乱,也并非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