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那么好吗

日期:2023-11-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景之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浅谈文景之治,这背后还暗藏了些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秘密.我们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老百姓过得很爽的时代,被史学家们称为“文景之治”。过得很爽是什么概念,我不妨以个人的角度憧憬一下:房价持续走低;吃的喝的价格便宜;工作一天就休息一天;治安巨好,路不拾遗,公共设施齐全;空气质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一级,没有可吸入金属颗粒物……当然这是做梦。文景之治能有这么好吗,不可能。

  民以食为天。长久以来,评价一个主朝的好坏,米价是个重要标准,西汉时期,一般米价是每石百钱,达到二百钱则比较危险。一石米是多少,如果换算一下,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大米。那时候每个成年男子一天的额定口粮是两斤四两左右,每天一般吃两顿,没有午饭这个概念。每顿吃一斤二两,饭量似乎大了一些。不过那时候很少有机会吃肉,没有荤腥,饭量大一点也是正常的。每人每月消耗一石二斗米,一家五口人每月(汉代家庭的基本结构)则要消耗六石米。

  而汉代一个普通症工的工资在月薪三百到一千不等。文景之治时期,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米价便宜。按照当今国际上食物占收入比重的支出来计算发达程度的话,则可见当时粮食的充裕,国家的富底。相比之下,秦末汉初的时候,每石米却达到了五下钱,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能让百姓普遍吃饱肚子,似乎是一个政府最起码的责任,在中国历史上,却常常是个奢望,就连距今几十年前,中国人还有过普遍食不果腹的痛苦呢。

  除了米价之外,在史书上,还这么记载文景之治:政府做到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老百姓家家吃穿不愁。粮食多得政府的粮仓不够用,只能乱七八糟堆在地下培养细菌,没有人有闲心理它们。京师中央银行的钱处国为长久不需要支出,穿钱的细子都烂了。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繁华。但这种好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期,这得从刘邦末年讲起,那一年刘邦六十岁,是他起兵反秦十四年,纪年十一年,称帝七年,离去世还有一年。

  我们知道,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功劳最大的人是韩信。而韩信的死或许可以说是刘邦新建的汉朝政府大规模清洗异姓诸侯王的开端,韩信就死在这一年。这一年的冬天十月,也就是年初。我们知道,秦朝是以十月当作一年的开头,但并不把十月称为春,仍是称为冬。也就是说,秦朝和汉朝前期,一年的开头是冬天,我们常说“一年之首在于春”,在那时候是不适用的。十月年初,刘邦派了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周勃去攻打代地。因为去年的九月,代国的相国陈稀发兵谋反。

  陈稀实际上是以巨鹿太守兼赵相国的身份守卫原来的代国边境,总揽赵、代的兵马。当时的代国并没有国王,但因为代国位于边地,需要重兵抵拒匈奴骑兵的南下。陈稀的谋反其实也是被逼的,他出任巨鹿太守的时候,曾经去向韩信辞别。韩信拉着他的手在院子里散了一同步,突然仰天长叹道:“子是可以说点知心话的人吗?我想和子说几句知心话!”“子”是那时的尊敬称呼,如果称“你”,就不礼貌。汉代人对别人尊称,或者称“子”,或者称“公”,或者称“君”,都是有讲究的。韩信这么抑郁,很可以理解。

  他刚刚才被大家知晓有韩信这么一个存在,就帮助刘邦打败了魏国和赵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失败,也使得许多人都对韩信这个人感到很震惊,威震天下,燕国甚至被吓到了,还没打仗呢,就直接投降了。“后来他又以精兵偷袭了齐国,让齐王望风而遁,于是自立为齐王。继而又以齐国甲兵南下,推破楚国精锐士卒数十万。如果他当年听从谋土朋彻的计策,坐观刘邦和项羽两败俱伤,然后出面收拾残局,说不定天下就姓韩了可惜因为他的妇人之仁,最终落入了刘邦的魔爪,王的爵位被别人夺了,国士也被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