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为何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日期:2023-12-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满清政府为何不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清政府在末期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不换一种统治方式,很难保住自己的统治地方。

  这就像一个病到无可救药的病人,换一个主治医生就能治愈吗?

  我们先将这个问题理清,清朝的灭亡和实行与不实行君主立宪有必然联系吗?

  清朝死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而实行君主立宪制能拯救清朝吗?

  中国近代真正的开始时间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近代中国的的门,而真正将中国与世界拉开距离的是前100年。

  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 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工业革命彻底拉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距离拉开了。

  我们对比一下18世纪中国与英国农民的食物就知道了。

  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粮、青菜。而肉、蛋、奶少的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的时候,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

  英国农场普通雇工一日三餐食谱如一:“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餐是面包、奶酪、少量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萝卜。晚饭是面包、奶酪。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后,英国普通农场工的消费清单上还有2.3加伦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约33-34两白银,可剩余约1磅,而中国农民一年全部收入约32两,一年消费约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后,还得欠3两债,所以一但遇到灾慌,普通人马上就会破产,卖儿卖女的现象很十分普遍。

  从这个食物的情况,我们就知道当时的清朝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差距有多远,而真正发展到清末的时候,中间的距离已经是太平洋那么大了。

  清朝可能实行君主立宪吗?

  君主立宪最先起源英国,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在确立议会主权的同时保留了君主。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君主立宪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题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的权力,实现事物上的共各主义。

  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而君主往往属于贵族,世袭制。

  这一点和中国的皇族地位很相近,但是中国是君权神授,属于集权性质,而立宪制则稀释了君主的权力,君主是虽然是国家元首,但是权力范围受到限制,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君主的权力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清朝属于高度集权制,下设的六部、军机处、上书房,并不同于英国的议会,不俱有话语权。

  如果清朝实话君主立宪,会伤害到哪些人的权益?

  1.如果清朝实行君主立宪,第一受到影响的就是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权力,他们会变在统而不治的形象,存在的意义就是坐在皇宫中享受生活,类似于逊帝溥仪的生活,最后不也被冯玉祥给赶出皇宫了吗?

  2.皇亲国戚、八旗贵族这些世袭的爵位,都享受着清朝的补贴,如果一但实行立宪制,这些人的福利待遇就会被取消,国会不会平白养着非皇家以外的人,这些养尊处优的人,习惯了听戏遛鸟,毫无生活技能的人,又如何生存。他们也必然会投反对票。

  慈禧也曾救国思变,寻觅制度强国,让清朝重振雄风。

  慈禧在戊戌变法后,也想通过变革来让清朝强大,重振雄风。1905年7月16日,慈禧派载泽及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为出国考察政治体制,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大臣出洋”。

  五大臣重点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特别是日本和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五大臣考察回国后,向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上了《奏请宣布立宪密折》,这里面详细讲述了考察的结果,他们认为日本的宪政体制最适合清朝,因此奏请仿照日本和德国的体制,实行君主立宪。

  载泽还说了实行立宪的三个好处:

  1.”皇位永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慈禧并不想改革把自己的权力改没了。

  2.“外患渐轻”,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可以让清朝更快加入国际社会,因为当时世界的强国都是立宪制民主国家,也就不存在外患一说。

  3.“内乱可弭”,载泽认为革命党人搞的革命实际与立宪有关,清朝搞立宪了,革命党再革命还有什么旗号?

  实业派强烈的立宪愿意,加速了立宪制的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设定了“九年后正式实行立宪制度”并开始着手立宪改革,成立了资政院、地方偕仪局。

  然而实业派却要求立刻实行立宪制,于是各地立宪派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立即召开国会,颁布新宪法,缩短预备立宪的期限。

  1908年,清政府迫于无耐宣布了预备立宪为五年。而此时清朝成立了内阁,而内阁成员都是皇室成员。

  这种两派相争,一面想要改革,一面绝不放权的做法,让清朝的革命派加速了推翻清朝的脚步。

  在中国封建集权的影响下,皇族并不愿意放权,而实际上实行立宪制后,国会也未必能像日本、英国等国家保证皇族的地位和待遇,所以两派找不到相互让步的平衡点,想要改变的方法就只剩下一派彻底打倒另一派的办法,二者无法共存。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无法实现君主立宪的原因。